河北科技大学: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咱们学校科研团队研发的连接技术,解决了复兴号某关键部件的焊缝问题……”梁志敏在课堂上讲道,台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这位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尝试用身边的生动案例进行思政教学,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甚至燃起学子们科技报国的梦想。

高校如何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思政课程不是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激活思政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统一和深度融合。”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段二红表示,思政元素只有往深里挖、往巧里融,才能让课程更生动、更接地气,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

作为一名长期讲授生态环保教育专业课的教师,段二红认为,思政教育应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和理念,紧盯全球生态发展,引入最新前沿案例,对学生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扩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和世界胸怀,进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高度融合,“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育人理念、育人载体,更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颖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她以“循环语句”在网络信号校验、卫星通信、中国空间站通信等高新技术中的大量应用为例,引导学生就5G网络信息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北斗导航卫星的战略功能等进行讨论并深入思考。

“我们学院通过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教学比武、名师讲材料等活动,营造了‘点滴育思想、处处透文化、全员强思政’的育人氛围,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了材料强国、专业报国的强国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会敏说,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针对性,对于材料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来讲,要充分了解和找准材料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尤其是挖掘其中的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理工科专业较多的河北科技大学,把如何做好课程思政作为近年来课改的切入口,制定了《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队伍“主力军”等方面,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课程思政“金课”。

同时,该校开展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每年遴选出3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引导各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更多育人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

为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近年来,该校先后举办了课程思政论坛、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工作坊等系列活动。同时,还组建了由十余名教师组成的课程思政培训师团队,为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开展培训。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与科技创新的策源地,高等院校既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承载体,也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着力点。“我们将不断开辟高等教育发展新赛道,全面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探索出一条特色人才培养之路!”该校党委书记朱立光表示。

记者 陈汝健 通讯员 王辉 路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