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设数字化流域 谱写“智水”新篇章

水库实时水位64.65米、小时降雨量8.5毫米……在湖北王英水库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可以实时在线查看现场巡查、水雨情、流量、水质等各类数据,随时对水库安全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解。

近年来,湖北省统筹推进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水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驱动水利现代化发展,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现治水为民、兴水利民。

体系建设 保驾护航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江河纵横、湖泊密布,长江1061公里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全省,集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1234条,湖泊755个,水库6921座。独特的省情和水情,成就了湖北名副其实的水利大省地位,也是国家水网的中心节点,长江黄金水道中心枢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要战场。

今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水安全保障需求,提出了要构建数字孪生流域体系。湖北省水利厅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印发《湖北省水利厅数字化流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以数字技术创新为重要驱动,以数据治理管理为关键基础,通过重要业务应用,经过三年努力,水利数字化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水利数字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数字化流域覆盖率达到70%。

湖北将对30处国家基本水文站、10处国家基本水位站、272处国家基本雨量站进行改建,提升水文感知能力。建设82处雨量站、水位站,提升山洪预警监测能力。升级改造传统监测系统,强化北斗卫星、遥感分析等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提升流域智能感知能力,三年基本建成智能在线的水利感知网。

数字赋能 提升能力

以数字赋能新阶段治水管水,加快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是水利领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塑造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兴隆下游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汛期雨量丰沛,汉江流域性水患灾害一旦发生,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数字孪生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是湖北省首个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先行先试项目,它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工程防洪调度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业务主线,搭建数字孪生平台,建设L3级工程数据底板,夯实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专业模型,实现防洪兴利调度、工程安全智能分析预警、生产运行智慧管理等功能。

工程采用1套系统、3个门户、5大应用的架构,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应用业务开发、网络安全建设、系统集成部署等。目前,已完成数据中台的部署和测试,具备数据汇聚、治理和共享功能;完成工程L3级实景三维模型构建和BIM+GIS可视化主场景发布;基本完成洪水预报及演进等水利专业模型开发和参数率定;完成业务应用UI统一规范、开发架构的发布和代码仓库搭建,基本完成水利感知网和通信传输网络升级改造,进入系统集成部署阶段。

湖北将通过数字孪生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效能,推动水利行业治理数字化、水利决策智能化进程。

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智慧水利建设,要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跑出更多加速度。近期,珞珈二号(光音二号)01星搭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传统手段测量水位,主要依靠插在水中的水尺,而“太空水尺”则可配合卫星影像,可通过投影放大原理识别微小水位变化,获得高精度水位数据。同时,相对地面水文站,其测量不易受地面极端气候条件的影响,能够配合传统水文站保障极端条件下的水文信息获取。

该卫星具备“穿云透雨”的能力,通过搭载各种星载传感器,能够主动或被动获取各种波段,提供全天候的监测服务,可以反演水文要素,如水域面积、水面高程等,然后通过水利数学模型推演流速、流量等间接指标,服务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支撑水利新基建,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做贡献。

站高谋远,创新发展。湖北正加力推动智慧水利建设,让水利发展插上强劲“数字翅膀”,以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增进百姓福祉。(王郭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