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马嘉宾:巩固发扬基础教育优势 推动基础教育由“强”到“优”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 21日,以“汇聚强大动能 建设教育强国”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新华网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嘉宾展开深度研讨。在当日下午举办的基础教育分论坛主题演讲环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以“扎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教育强国之基”为题,进行了阐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了新的跨越。基础教育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我国亿万中小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健康成长。”马嘉宾在演讲中回顾了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进一步坚定教育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切实增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围绕“准确把握我国基础教育的战略定位”,马嘉宾分析表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可归纳为“五个新”: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学龄人口变化带来了新挑战;事业改革发展存在新需求;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有新期盼;数字时代客观上要求新变革。他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积极应对、守正创新,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更好发挥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支撑作用。“基础性”体现在基础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奠基的教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在这一时期所受的教育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先导性”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只有基础教育办好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优秀生源,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才有潜力和后劲。“全局性”体现在基础教育事关亿万家庭幸福、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之计、长远之计。“基础教育这个地基打得越坚实、越厚重,这个根扎得越深、越牢固,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大厦建设的支撑力就越大。”

如何抓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马嘉宾认为,发挥基础教育基点作用,需要巩固和发扬我国基础教育优势,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把准育人方向,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水平,努力推动基础教育在由“强”到“优”上迈出坚实步伐。具体做法包括:

强化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要牢牢把握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深化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筑牢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要落实思政课关键课程地位,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抓好德育骨干队伍建设,强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等,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打造‘生活中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堂’,健全‘大思政课’工作体系。”

扩大优质资源,提升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今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良好期盼。学前教育要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完善普惠保障机制,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义务教育要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动现有优质学校“一校一案”合理挖潜扩容,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布局。普通高中教育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多样化发展“提升一批”、有序增加招生计划“扩容一批”等措施,增加优质学位供给,缓解学生升学和分流焦虑。特殊教育要进一步扩大资源,推进融合适宜发展,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融合。

推进“五育”并举,发展新时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五育”短板补全面,真正做到全面育人。马嘉宾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体、美、劳教育,强化条件保障,开齐开足规定课程。大力加强科学教育,改进科学课教学,整合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厚植创新人才培养沃土,构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空、区域、条件限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治理水平提升,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抓好“双减”落地,深入推进减负提质增效。马嘉宾表示,“双减”的根本目的在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既要管住校外培训,更要促进学生在校内学好,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坚持落实作业管理制度,严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发挥好作业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习习惯、检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功能。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注重实践性活动性,增强有效性吸引力,更多开展德育实践、文艺体育、科技创新、劳动教育等活动,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社会是大课堂。马嘉宾介绍,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使三方各负其责、同向而行、合作互补,通过家校社共同努力,把青少年学生教育好。同时,要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等实验试点,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激发基层创新活力。积极总结地方和中小学的典型经验,加强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支持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