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桥镇坚持党建引领、法治先行,大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有力促进了全镇法治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法治建设中,中坪村作为乡村治理中的领头羊,近三年以来,全村未发生群体事件,无安全事故、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上访,全村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201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亿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500元,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生态村”“全省五星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三抓”夯实基层基础,让乡村治理更加有力
该村坚持以党建引领、着力提升法治能力,夯实基层基础,让乡村治理组织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一是抓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火车头”作用,不断调整充实村级基层党组织力量,形成干部包组、中心户长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包户的包保责任体系,村党委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发挥。二是抓硬件建设。共投入经费达60多万元,购买普法课本2000多本,制作永久标语(牌)50多幅,印发法律资料5000多份,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律图书角。三是抓能力提升。村党委以“七五”普法为抓手,聚焦“12·4”等重要节点,以党员“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为载体,由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一起开展自学讨论,让法治学习入脑入心,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三创”营造法治氛围,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方
近年来,该村通过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一是创建法治文化阵地。在村委会门前新建法治文化广场,利用石头、石板、石柱、石墙等载体,雕刻村规民约法律知识、法治故事、法治格言;村法治文化书屋有500余册法律书刊,供广大群众阅读;各村组道路设有法治宣传牌、村小学有法治文化墙、村公共场所设有法治宣传专栏,实现了时时处处有法治知识可学、法律故事可讲,广大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二是创办经常性法治教育活动。按照“七五”普法工作要求,围绕党员干部、中小学生、企业人员、广大人民群众等关心关注的法治热点,邀请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安民警、镇政府干部等开展经常性法治培训,普及法律知识。今年以来,对4家村办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法治竞赛和法治文艺表演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干部依法治村、村民遵纪守法、企业守法经营的良好法治文化氛围。三是创新法治教育载体。该村把法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每年组织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即先以小组为单位公开自评、互评,再接受全组村民面对面点评,让村民在自评互相评论中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素养。坚持以案学法,邀请法官常态化开展“庭审进村”活动,把法庭“搬”进村里,在村委会公开审理村民纠纷案,组织村民旁听,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三、“三治”融合共建共享,让乡村治理更加有序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该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坚持发挥自治的基础性作用。该村一直坚持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实现群防群治。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从遵纪守法、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制定《中坪村村规民约》,并多次进行修改完善,涵盖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该村“治村”的遵循,成为人民群众内心的坚守。把人情风治理纳入村规民约,规定“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其他不办”,如果违反规定,取消村级优惠政策,有效遏制人情风。二是坚持发挥法治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坚持常年聘请法律顾问,为村民自治提供法治保障。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完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引导群众树立“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遇事协商解决。三是坚持发挥德治的长远性作用。广泛开展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活动。开展以“老党员讲传统、专家学者讲政策、领导干部讲发展、致富能人讲经验、先进典型讲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共生的文化氛围,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集体感。同时,该村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法治宣传、环境保护、应急处理、文明礼仪、关爱困难群体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