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多项指标转正是逐渐走出疫情的重要标志

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7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1月至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7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这是全社会累计用电量降幅持续收窄后,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

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抑制了消费,也严重影响到生产、投资等领域。近几个月,由负转正的经济指标越来越多,比如7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2%,由负转正。近期有关部门披露的经济数据中,更多指标呈现首次由降转升、由负转正。

除了消费增速、全社会用电量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外,1月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速实现由负转正;货物出口增长0.8%,年内累计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越来越多指标由负转正,折射出抗疫取得了显著成效,表明复工复产、提振消费等措施决策是正确的。

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受疫情影响后,第一季度消费大幅萎缩,但是,随着多个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刺激消费,8月份消费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这反映出提振消费的一揽子政策出台很及时,措施很给力。

再比如,全社会用电量由负转正,表明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开始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全社会用电量包括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商业用电、居民用电、公共设施用电以及其他用电等,这一指标转正足以佐证整个经济社会的活力。同样,货物出口等指标的显著变化,也具有丰富的内涵。

另外,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2.0%,连续4个月回升。这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恢复,也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制造业继续保持这种需求态势,将为落实“六稳”“六保”中的相关指标任务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多项指标由负转正,标志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疫情阴霾。这既反映出中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能在逆境中快速反弹,也是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决策科学性的生动注解。不仅给国内各行业企业带来更多信心,也为全球经济走出疫情阴霾提供了经验。

虽然还有一些经济指标尚未转正,但降幅明显在收窄过程中,不久也将会由负转正。应该说,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在年内实现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这是因为提振消费、改善营商环境等举措正在实施中,比如北京开启的消费季,相关活动延续到今年12月底。

如何让负增长的指标尽快转正,如何让转正后的指标恢复正常增速,需要有关方面继续进行探索。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躺在部分成绩单和功劳簿上,而是要继续查找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继续完善经济领域体制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