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温州吸引了来自全国的目光——龙港撤镇设市改革迎来一周年。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中国首个“镇改市”,为中国新型城镇化探路先行的龙港,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改革答卷。
而下个月,温州将赢得全球瞩目——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计划于10月18日至19日在温州举办。继2019峰会在温州成功举办并落地一系列成果后,“商行天下”的温州人与“智行天下”的科学家,将在2020年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人们拭目以待。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弄潮儿”的温州并不缺乏关注。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这是温州享誉内外的金名片。进入新时代,历经蛰伏与沉淀的温州,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聚光灯下,以奋战奋进的姿态,再度迎来“高光时刻”。
站在舞台焦点的底气,源于温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迸发的创新活力,源于温州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激活的发展潜力,源于深化一系列国字号改革释放的变革动力,源于坚定不移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的战略定力,源于2019年GDP重返全国前30强蓄积的强劲实力……从深层次来说,是温州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源”,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续写新时代温州创新史所呈现的发展新态势。
近日,人民网城市人文影像系列短视频《城·事》摄制组来到温州,探寻这座城市高举改革大旗、大开开放之门、强化创新驱动的“发展密钥”。
把改革大旗举得更高
“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近几天,全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传递出“两个健康”的强烈信号,再度给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注入强心剂。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全国民营经济的特点是“56789”。也就是说,整个经济体系中,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温州,这些指标达到了“99999”。
“温州经济本质上是民营经济,抓好民营经济发展就抓住了温州经济的关键。”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的话,道出了温州不遗余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的核心要义。
说起“两个健康”,温州人章华妹感慨万千。她是新中国第一个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人。从十七岁摆地摊的毛头姑娘,到“逆袭”成为公司老总,再到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她的故事,载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册。
“当年下定决心做生意并不容易,父母一个月才几十块工钱,要养活一家九口人。”在温州华妹服装面辅料市场,章华妹回忆起40年前第一次做买卖时的情景:生活实在艰难,我就豁出去了,在家门口摆了张小圆凳,上面放了花布头、纽扣、针线……”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还要一天到晚担心会因为乱摆摊被“查处”……直到1980年12月11日,原温州市工商局副局长陈寿铸将编号为“10101”的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交到她手中。
章华妹的公司如今成为多家纽扣厂家总代理。(温州市委网信办供图)
放得下身段又吃得了苦,加上始终秉持“诚信至上”理念,章华妹从一颗颗小纽扣做起,成为多家纽扣厂家总代理,如今拥有自己的公司,自主设计纽扣,产品畅销多个国家,缔造了一家民企的辉煌。
在温州,这样的“小人物”还有很多。他们大多从铁井栏、环城路、木杓巷的“马路市场”走出来,凭借“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讲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经商之道,硬是把一桩桩小买卖做成了“大生意”。也正是他们,扛起了温州改革的“大旗”。
如何重现昔日的辉煌,新形势下面临全新考验的温州,正是凭借着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找到了续写新辉煌的关键抓手。2018年8月9日,温州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两年来,温州制定了“两个健康”温州先行“80条新政”,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风险点,以“清单化”方式持续深化改革,推动2019年146项具体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2020版新清单25条已全面落地实施。
2018年10月17日,温州市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第一批先行实践基地授牌。刘伟 陈翔 摄
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试点、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为侨服务“全球通”、惠企政策“直通车”、个人破产制度改革、便民服务“瓯e办”迭代升级、“无还本续贷”……一系列赋能举措,奏响了“民营经济看温州”的最强音。
2019年,温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城市的位次提升5位,重返全国30强,营商环境排名跻身长三角27个城市第4位,全市在册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也就是说,每9个温州人里,就有一位“老板”。即便受疫情严重冲击,今年上半年,温州经济依然走出“V”型回升之势,全市新设企业3.24万家,增幅在“高手如云”的浙江排名第一,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回升幅度明显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把开放之门开得更大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内医疗物资紧缺,牵动了全球华人的心。
身在他乡、心系祖国,温州人说到做到!遍布全球的海外温商,迅速掀起了为国内战疫一线输送紧缺医疗物资的热潮。他们充分发挥营销网络及供应链优势,第一时间在全球各地采购物资,靠着肩背手提“人肉带货”,将防疫物资运回国内,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疫力量。
2020年2月14日,一架满载200多万件欧洲温籍华侨捐赠的“抗疫”紧缺医用物资空客全货机顺利抵达温州龙湾国际机场。赵用 摄
“刚开始国内很难买到防控疫情急需的医疗物资,尤其是口罩,我们就第一时间发动海外温商捐赠口罩、呼吸机等,从海外往中国运。”杭州市温州商会会长陈建华回忆道,后来国外发生疫情后,他们又号召国内商会成员采购医疗物资往国外运,“短期内买不到物资怎么办?我们的商会企业就对工厂进行改造,自己生产医疗物资。”
无独有偶,全国各地260多个温州商会、遍布海外的350多个侨团联动,自发形成了医疗物资的采购、配送链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商行天下、诚行天下、善行天下”的温商大爱。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古时的温州曾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城市,繁华程度堪比“人间天堂”杭州。近代以来,温州人纷纷“走出去”开疆拓土: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在开拓市场。
如今,170多万温州人,把温州店、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城开遍了全中国;近70万温州人,将“中国温州”的印记,烙在了世界五大洲131个国家和地区;全球600多个温州商会和社团组织,打开了温州对外开放的大门。
在回望中致敬,于抒怀时奋发。今天,站在对外开放的新起点上,温州以市委全会决定的形式,进一步构建了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成功列入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全面落实扩大开放“十大举措”,创建并用好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浙江自贸区联动创新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逆势上扬,全球商品贸易港加快打造“世界超市”……扩大开放的撬动效应,让激情、智慧、资本、人才等发展要素充分涌动起来,为温州续写新辉煌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跳出温州发展温州”的理念驱使下,温州正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大“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力度,强化与杭州、宁波的协同合作,打造联接长三角和海西区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争创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形成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互促共进新局面。
温州,不但要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立志发展为“世界的温州”。
今天的温州,正加速融入“双循环”,坚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起抓、线上线下市场一起抓、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一起抓,提速推进综合保税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提高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域联动水平,推动实现制造升级、创新升级、消费升级。
把创新动能育得更强
壁虎断尾为何还能再生?现有糖尿病为何药物不能根治?为什么有些人脱发后还能再生、有些则不能?……一连串问题,都可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领衔的“细胞生长因子”课题中找到答案。
作为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细胞生长因子”是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切入点。李校堃带领科研团队潜心于此,走出了一条基础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开发为临床药物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陈翔 刘伟 摄
从当年的纽扣、拉链,到如今的“生长因子”,从不被世人看好,到领跑全国、闻名世界,感慨之余,李校堃认为,“温州人精神”为创新创业创造注入了持久而强大的力量。温州市委市政府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之间找准最佳结合点,更是为创新厚植了土壤。
作为温州“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的“塔尖”工程,由李校堃领衔打造的重大科研转化平台“中国基因药谷”,获得了20亿元的政府投资。目前该项目施工进展有序,并将作为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要献礼项目,先行区于今年9月底正式投用。
创新的灵魂,是科技和人才。在从低端到高端、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转型路径中,温州不断“破题”,出台“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打出八大行动组合拳,找准突破点、打造引爆点、占领制高点,以创新催生产业裂变效应,跑出了转型升级加速度。
曾有着“创新洼地”之称的温州,正呈现科技创新“高原崛起、高峰凸显”之势。国科大、浙大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开花,科思技术(温州)研究院、光子集成创新研究院签约启动建设;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中央孵化园、大唐5G等标杆性项目加快建设……近年来,温州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乘数效应”,积极培育新动能。
有一组更直观的数据——通过深入实施“百企上市、千企上规、万企上云”计划,2019年温州“小升规”和省级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培育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居全省第二。
今年疫情发生后,温州率先启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和千企智能化改造行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渡过难关。上半年,部署实施“制造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881个、“上云”企业5258家、工业机器人1416台、5G基站4812个,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9年,温州顶尖、领军人才增幅169%、198%,本科毕业生连续两年增长60%以上,本土培养院士实现零的突破。
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孵化器是承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落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州市委网信办供图)
就在前不久,温州再次向世界青年英才发出邀请函:金秋10月共赴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这一世界级科学盛会,为温州搭建了科技创新的新赛道,让“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与“勇攀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在温州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交汇交流,碰撞融合。
瓯越大桥见证温州在新时代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倪前辉 摄
当下的温州,正紧扣“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抢抓“后疫情”时期的政策窗口机遇、发展倒逼机遇、新动能培育机遇,加快推动民营经济向高端智造攀升、向创新驱动转换、向现代治理转型。
瓯江之畔,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源”正开足马力,驱动温州在新时代续写创新史,再创新辉煌。
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右六)与人民网《城·事》摄制组座谈后合影。(温州市委网信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