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襄阳9月25日消息(记者凌姝 冯会玲 襄阳台记者汪海峰)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湖北省保康县七成以上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暗河遍布,当地百姓祖祖辈辈喝的都是雨水和雪水。2017年4月,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克服重重困难打出第一口深井,结束了“天上下雨地上流,雨停三天用水愁”的历史,山区群众也能大胆发展产业,过上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9月25日推出《赵家山打出幸福水》。
张继涛:喝水。
记者:谢谢。
张继涛:有点烫手。
抓一把自家种的茶叶,开水泡好,这是张继涛招待客人的标配。4年前,也是给客人泡茶,他却一直忘不了那天的尴尬。2016年3月,时任保康县县长张世伟到他家走访,他泡茶的水里,不仅有泥,有虫子,还有臭味。张继涛说:“他问我们这里水质是不是全部都是这样的?我们说都是这样的,反正我们这里是望天收的,下点雨就有一点了,不下雨一点都没有。”
赵家山村是张世伟的扶贫联系点,他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皱着眉头放下了。
张继涛:当时他说要下大力气把我们这里的水解决一下。
记者:您听到这话的时候觉得有希望吗?
张继涛:没希望。
记者:为什么?
张继涛:全部是空的,空山。我们这里有天坑之类的。
记者:你们所说的天坑的意思就是喀斯特地貌。
张继涛:我们这里肯定是没水呀。
张继涛不相信能找到水,全赵家村人也都不相信。党支部书记赵祥华说,他们从小就听老人念叨:屋檐雨水贵如油,露水也能洗把脸,祖祖辈辈就靠天吃饭,找水,根本不可能。赵祥华表示:“过去我们喀斯特地貌吃水基本就是这5种情况,一是靠天下雨接水吃,二是就地挖窝蓄水吃,三是深入天坑赶水吃,四是十里开外背水吃,第五种就是等到政府给我们送水吃。”
赵祥华说的地窝就是在相对空旷的地方挖个大坑,等着下雨,能存多少算多少。
记者:就在这中间挖一个大坑。
赵祥华:对,就是挖这个坑,然后下雨流进去,老百姓就在这里挑了吃。
记者:我们看这完全是泥水。
赵祥华:都是雨水,泥水,它冲进去都是混的跟米汤一样的。我们整个全村像这种坑不到10口,所有600多人都到这里来挑水吃。下面是空的,因为没有经过水泥处理,所以说半个月之内这半坑水就漏完了,就没有了。
地窝里的雨水吃完了,就得到远处再去担水。今年76岁的周祥虎老人至今记得,40多年前,他在一个渗水的泥坑旁等了整整一夜,才挑回两担水。周祥虎说:“我记得1978年,张家岭村,那边叫碾盘湾,因为浸水坑必须要等到它流一点出来了,你再挖,有这么一瓢了就挖一瓢。我们这里吃的什么水呢?桶桶是脏水。”
人都没有水吃,庄稼就只能祈求风调雨顺,更别提发展什么产业。没水,只能一辈接着一辈穷,一辈一辈的人坚信,赵家山打不出水。可张世伟偏不信,他认准一个理:喝水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脱贫致富?
最后决定先在赵家山村打井,谁想到,一连两次,都失败了。保康县水利局局长卢文举回忆说,当时还要不要继续试,真是个难题。卢文举说:“打了以后,成功了,好说;不成功,一口井仅仅只打就是100多万。失败了,很多责任都要承担,当时是承担着风险的。”
赵祥华作为村支书,当时也忐忑不安,再试,又要花一百多万不说,万一还没有水怎么办?想来想去,最科学稳妥的办法是,请专家来选址。湖北地质勘察院的专家经过反复调查勘测,最终确定了下钻的地点。
2017年4月1日上午9点,正式开钻。
4月12日下午1点多,钻头打到483米时,清澈的泉水开始汩汩流出。张继涛和很多赵家山人一起,亲眼目睹了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的瞬间。大家情不自禁地跳着,喊着,久久不敢相信,喀斯特地貌竟然也能打出水,而奇迹就发生在赵家山!张继涛说:“看到水打出来以后我们都真是高兴,六七十岁的老年人都跳起来了,我们都买鞭炮,全部都买鞭炮庆祝,跟过喜事一样。”
更让人振奋的是,那口井每天的出水量能达到100多立方米,专家判定,足够解决800人的饮水问题。赵祥华感慨,流水声如今就是他心中最悦耳动听的声音。赵祥华说:“就从这里抽水,它就从这个一直打,一直打到483米下去。现在我们出水的时候在400多米才见到水,这个声音应该是从250米以下的电机的声音发出来的。”
打井的地方位于赵家山的黄土埫,蓄水池距离井口只有几米之遥。
记者:这是已经净化过的水了?
赵祥华:对,净化出来的水。
记者:好清澈。
赵祥华:是吧?很清很清的。
不久,赵家山家家安了自来水管,拧开水龙头就是甘甜的山泉水。在周祥虎老人家里,他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把家里的水龙头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
周祥虎:厨房的水龙头。
记者:有一个这样的塑料桶,直接进屋了。
周祥虎:这儿。
记者:这是您的院子里面还有一个自来水管。
周祥虎:这是洗衣服的水龙头。
记者:这个水龙头是干什么的?
周祥虎:这个水龙头是备用的,孩子们的寝室安了一个热水器,说是洗脸都是热的。
对村民王树强来说,有了水,他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养猪。
记者:不同的猪都在不同的小屋子里?
王树强:对,单独喂。
记者:现在就用自来水喂猪了?
王树强:对,用自来水。
短短两年时间,王树强养的猪已经从原来的4头发展到60多头。加上卖饲料,去年已经有了几十万的收入。王树强说:“没有水的时候,养猪也不敢大量养,三头母猪一头公猪。现在打的有水井了,水源好了以后,我们胆子也大了,也敢养猪了,现在就是养60多头。我又买了一块地,准备做500头标准化,做现代化猪场,自动投料,自动饮水,自动刮粪。”
记者:照你这样的目标的话,很快就能够到百万了?
王树强: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很快能实现,哈哈……
记者:水对你来讲真的就是财富之源。
王树强:对,我们这个水养猪是非常安全,因为是地下400米深井水,没细菌,没啥病毒,没那些东西。
张继涛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两年前刚刚住进扶贫搬迁的两层楼房里。如今有了水,他也敢种线椒了。山泉水灌溉出的线椒口味又脆又辣,一年轻松能赚5、6万,他也从贫困户变成了脱贫户。
记者:这一箱有多少斤?
张继涛:带箱子是30斤。
记者:大概都发往哪里?
张继涛:湖南、上海。我们这里水好了,线椒口感也好,很脆。
记者:你这个是从哪年开始种?
张继涛:我是18年种的,有水了才敢种,哈哈哈……
保康县很快将赵家山打深井取水的经验在全县推广,相继在5个乡镇成功打了10口深井,彻底解决了最缺水地区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喝上山泉水的赵家山人,也摆脱了穷根,过上了不愁吃穿、不愁水的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