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不是秀场 节约无需“演戏”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出提示称,《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各校高度重视,纷纷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工作举措,有效制止了校园餐饮浪费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地方和学校认识不准确、理解不到位,出现了要求学生“背诵餐歌打卡”“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等形式主义做法,亟待认真纠正。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确需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纽扣要从第一粒扣好,人也要从小树立节约意识。另一方面,孩子在许多方面可以成为大人的良师,在现代家庭和社会结构中,孩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也在深深地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类似“小手牵大手”等活动取得的成果就说明了这一点。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把“好经”念歪了。很多学校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包括从生产环节抓起,通过精心烹制菜肴、科学制定菜谱等方法,把反浪费落细落实。但也有一些学校做出了小儿科的事情,有的追求形式,为了材料好看,能够应付上级,把孩子当成工具,不问实际结果;有的急于求成,一声令下就要到位;有的胡搅蛮缠,工作不细,方法不当,简单地拿起惩戒的尺子,想要“吓”出一个好习惯。

这些做法,打着创新的幌子,举着重视的旗子,实际上却穿着形式主义的内衣,有的还有着官僚主义的根子。正如“浪费一粒米做一道选择题”,能取得多大的成果,不是形式主义又是什么?这些做法的真正危害,不仅在于狠狠扎下钉子,激发逆反心理,还可能在孩子心中深深地埋下种子,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孩子们会看不出这是形式主义吗?

针对这个问题,国务院教育督导办提示:制止校园餐饮浪费不能“走偏走样”。这不是要否认教育系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的必要性,也不是要否认教育系统前期努力取得的成果,而是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教育无小事,发生在校园里的一切都不是小事,尤其是一些倾向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育也不是易事,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尤其是涉及到习惯养成,不能剑走偏锋,不能幻想一蹴而就,而是要有潜移默化的功夫,要有滴水穿石的功力,踏踏实实地去做。

需要指出,类似上述“走偏走样”的做法,不仅存在于校园,在社会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呈现,有的还十分严重。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报道了不少这样的典型,有的停留于喊口号,有的得意于赶时髦,有的甚至出现了“高级黑”“低级红”。这些做法的根源就在于形式主义,表现为只想投机取巧,不愿脚踏实地,只做表面文章,不愿从细从实,只求雨过地皮湿,不管风过了无痕。至于说层层传递压力,检查考核顶格,唯恐失分被批,不顾用力过猛,同样也是一种形式主义。

校园不是秀场,节约无需“演戏”。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是一道必答题,答好这道题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出细活和精活,让勤俭节约成为广大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