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贫困户吴世华,是马良镇盛垭村人。2018年5月,全家人搬到安置点的新家后,吴世华在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凭借一手过硬的篾匠手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农村有句俗话,“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15岁的时候,吴世华就跟着父亲学习竹编,多年的磨练让他练就了一手竹编好功夫。
后来,吴世华和弟弟外出务工,竹编的手艺也暂时放弃。2018年5月,全家人搬进易地扶贫安置房。外出打工回家的吴世华看见父亲依然在做竹编,便把父亲编好的竹篓发在网上,没想到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还有人联系他想要购买。
自己的无心之举居然收到这么多关注,吴世华深受启发,当即就想想回家创业。“我想用老一辈留下来的编织手艺创业,村里知道我这个想法后,也很支持我,还给我提供了场所。” 吴世华的创业之路就此开启。
由于家中地方较小,村里便让吴世华在加工厂做编织。为了把产业做大,带动村里更多人脱贫致富,村委会还特别安排他到四川眉山学习考察,学习外面先进的工艺技术。在眉山,吴世华见到了当地全亚洲第一的传统竹编加工技术,不仅让他增长了见识,更让他信心倍增。他下定决心,要带着村里的手工艺人,把本地的竹林资源利用起来,让大家都能有技术、有收入。
2019年8月,吴世华背着自己的竹器样品到浙江去寻找客户,一去就是整整两个月。当年“十一”期间,他正式开始做竹编生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积攒了不少固定客源,竹编产品也基本上不愁销路。
“我把自己编织的东西发在抖音上,有些视频点击量已经过万,有很多人喜欢我们的竹编手艺。村里加工厂生产的竹背篓、篮子之类的,我也帮忙代销,我自己也会开发一些新颖的产品,让手艺好的老师傅来做。” 吴世华说。
订单量大了以后,吴世华把其他的老篾匠也请过来一起干,带着大家一块儿赚钱致富。同时,他还利用抖音平台和自己的客户资源帮助村里的扶贫车间销售竹编产品,兼职干起了圣垭竹器加工厂的“义务推销员”。
贫困户靳文银从十几岁就开始做竹编,以前在家种地,靠天吃饭。如今村里办了在加工厂,靳文银在厂里务工,一天能挣100元,每年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真正靠自己的技艺走上了脱贫路。
“现在交通非常便利,到镇上发货也都半个小时。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只要双手不闲下来,日子就会越过越好。我想把竹编产业扩大经营,提高品质,赢得更多的客户,希望篾匠的手艺有人传承下去。” 吴世华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