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保康县把发展产业和搬迁建房同步实施,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四年来,保康县3.4万名贫困群众搬出新天地,迈向新生活,与全县人民一道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保康县坚持把发展产业和搬迁建房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出台《保康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扶持意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搬迁群众脱贫产业建设。
易地扶贫搬迁与发展乡村旅游融为一体,马良镇陈家湾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对荒山、荒田、荒滩进行全面改造,使荒山变果园、荒滩变厂房、荒田变乐园,形成了以无籽石榴、杨梅等林果经济为基础,冷水米等农产品加工为延伸、乡村旅游观光为突破的“三位一体”的产业链,不仅带动本村23户搬迁户在家门口务工就业,还吸纳周边村的38名搬迁群众在村内企业上班。9月份,央视财经报道把直播车开到了陈家湾村,把这里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进行推广。
马良镇陈家湾村村民廖爱琴:“我们每天看到很多人在这里玩,我们也出来玩的时候,看到人来人往的,说说笑笑的,玩的开心,觉得蛮幸福的,上央视了,这么漂亮感到自豪、高兴,觉得激动。谢谢央视记者把我们陈家湾村脱贫故事告诉了全国人民。”
科学使用易地搬迁结余资金,在集中安置点周边建设扶贫车间,筑巢引凤,招商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承租经营,带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这是歇马镇河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扶贫工厂建在了家门口,贫困户变成了上班族。
歇马镇河东村益德安置小区贫困户孙丽:“我在这小区住,因为身体不好,做不了重活,打不了工,这儿开了个电子厂后,我在这儿务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
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搬迁户”的方式,引导农户以土地、林地入股,网络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攀藤结瓜。
白果村成立神农园绿色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网络49户集中安置贫困户和24户农户,种植土豆1730亩,养殖山羊1100只。今年,280万斤土豆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504万元。
扶贫先扶智,扶文化,扶志气,激发精准脱贫内生动力。把文化建设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在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完善文体设施,深入开展“好党员”“好邻里”“好儿媳”“好婆婆”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村规民约、家训家风入脑入心,文化下乡火热进行。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搬出新天地,迈向新生活”。四年来,保康已全面完成易地搬迁各项任务,3.4万名贫困群众已搬出大山,住上了新房,甩掉穷帽子,与全县人民一道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融媒体记者:姜雪飞
图片:杨韬 陈泉霖
通讯员:官昌生
编辑:正红
审核: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