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弃矿洞,发展特色经济!央视再次聚焦尧治河绿色转型发展

编者按:19年前的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首次被提出。19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经典论述早已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金句”,融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今天,我们就跟随cctv—2《经济半小时》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保康县尧治河村,去探寻他们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8月15日晚8点,央视cctv—2 《经济半小时》再次聚焦保康县尧治河村,以《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矿山“疮疤”变形记》为题,专题报道尧治河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30多年来,尧治河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践行 “两山”理论,秉承“昨天靠精神、今天靠发展、明天靠文化”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与业态互促共进,着力文化旅游绿色产业发展,尧治河村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废弃矿洞变身“聚宝盆”

一年四季种香菇

襄阳市保康县尧治河村曾经是全国知名的磷矿开采区。上世纪80年代,全村人绝壁凿路、开山采矿,最高峰时期,全村有大大小小的矿洞120余个。

经过30多年的开采,绝大部分的矿洞被封闭废弃。但是尧治河村耕地面积不足700亩,农业很难有出路,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思量再三,尧治河村打起了这些废弃的矿洞里的“主意”。

矿洞特有的恒温恒湿属性,对于香菇的种植来说尤为合适。矿洞里种蘑菇,既利用了废弃的矿洞资源,又破解了香菇种植断季的问题,种植菌菇的矿洞,眼下已经成了尧治河村的聚宝盆。

“我们遗留下来的废弃矿道,面积60多万平方米,我们目前种植的面积已经达到了6万多平方米,我们300万棒的食用菌,每棒一年可以出四到五茬,300万棒年产量可以达到1500万斤,产值可以达到8000多万元。”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矿洞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花军说。

保康县尧治河村不仅磷矿资源丰富,还坐拥绝美的山水风光,村子里萌生了把“矿区建成景区”的想法。经过生态治理开发,磷矿开采带来的“环境病”逐渐被治愈,支离破碎的山体重新披上了“绿衣”,过去尘土飞扬的矿区变得景致宜人。

经过综合治理开发,巨大矿洞变成仙气渺渺的“神话秘境”,废弃的矿渣回填起农耕文化博物馆和磷矿博物馆,还能品尝矿洞里的洞藏酒。

目前,尧治河村正在扩容矿洞食用菌二期三期项目,从原来的300万棒扩容到500万棒,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工。

尧治河村52公里的矿洞带全部开发利用后,将形成集无公害食用菌和蔬菜种植加工、洞藏酒系列主题景区、文化休闲娱乐业态于一体的三产融合群,年产值可达到50亿元,年利润可达5亿元。

来源:央视财经

编校:相琴

责编:李运方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