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保康县紧盯这一目标,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坚持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模式,打造政务服务“十办”品牌,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王明信要开办一所民办学校,一大早,他就来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学校办学许可审批手续,原以为办事流程会很繁琐,没想到10分钟左右就全部办好了。
“现在到窗口来办事比较简单,很多事项办理都可以通过网上提交,到现场来确认签字就行了。窗口工作人员也很细心、有耐心,我不懂的地方解释得很详细,服务态度值得点赞。”保康县新希望课外教育中心负责人王明信说。
在保康,不少企业和群众得益于“一件事”改革,享受到“一堆事”变“一件事”带来的便利。
“智能办”打造政务服务新标杆。坚持改革引领,以“智能客服+智能审批”为抓手开展先行先试,实施政务服务“智能办”改革,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保康县政务服务“智能办”改革项目荣获“高效办成一件事技术创新优秀案例奖”。
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不断提升办事体验;线下通过建立“横向多部门协同、纵向县乡村联动”的运行机制,推动人社、医保、公积金等271项高频事项在乡镇办理,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按照高频简易原则,对“智能办”事项开展流程再造,形成“一表一单一图一说明”实施清单,为全省全面推行“智能办”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保康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阮班寿介绍,依托“数字政务门牌”构建“智能客服”服务体系,推出“智能+人工”导办、帮办、代办服务,通过线上提供场景智能问答式导办和人工在线视频语音交互帮代办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
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将原来企业申办各类事项过程中必经的“企业申请、部门受理、部门审核、部门兑现”4个环节,优化为“意愿确认、部门兑现”最多2个环节。
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企业无需主动提出申请和提供佐证材料,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策资金送上门,大幅降低了政策兑现门槛,实现“零等待、零跑腿、零成本”。目前,全县已通过“免申即享”模式,累计兑付惠企政策资金1878万元,惠及企业676家。
“这次政府给我们兑现了6.9万元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补贴,不仅没让我们多头跑,网上直接就兑现了。”保康楚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龙说,公司前不久就通过“免申即享”模式,享受到政策红利。
对标先进地区,探索增值化服务。围绕项目招引、要素保障、科创服务、人才供给、金融支持等涉企“一类事”,打造“服务懂企业”“服务找企业”的“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增值服务从“柜台式”向“订单式”升级。
创新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全县17个单位“一把手”深入一线亲身体验,为企业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在一次活动中,我们发现林木采伐许可证审批环节过多,时间过长。经过研究,我们决定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下放审批权限,将林木采伐许可证下放到乡镇直接进行审批,以前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需要20天的时间,现在一天就可以办结。”阮班寿说。
优化“帮办代办”服务模式,13支“帮代办”志愿服务队伍为办事企业、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宣讲、事项指导、网上申报、免费邮寄等服务,实现从窗口“坐等群众”到群众“坐等服务”的转变。
工程项目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在行政审批局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时,工作人员给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还通过承诺制减少了办证材料,让我感觉到政府对我们企业的关心,也让我对项目顺利实施、如期完成非常有信心。”保康县建设工程总公司项目负责人胡忠涛说。
提升服务质效,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畅通即时解决问题、保障群众权益的兜底渠道;开设“爱心窗口”,让无法或不会使用线上信息平台的群众同质享受政务信息服务;对于难办事项,开设政策咨询窗口,通过线上线下提供“帮代办”“帮教办”“延时办”等多种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上门服务。
全媒体记者:秦志鹏 陈泉霖
通讯员:王胜男
编校:正红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李广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