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公正司法 助推中国之治(法治中国)

  坚持司法为民 保障公平正义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表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0年,人民法院及时出台审理涉疫民商事、涉外商事海事、执行案件等4个意见,指导各级法院妥善应对疫情引发的诉讼问题。

“人民法院把政治引领落实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不懈努力中。疫情发生后迅速发挥法治稳定器作用,着眼‘六稳’‘六保’强化保障,为疫情防控和秩序恢复做出了应有贡献。”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树江代表认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以一系列务实有效司法举措、一个个精准审慎司法裁判凝聚起强大司法智慧和力量,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0年,人民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依法履职尽责,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330.6万件、行政案件26.6万件,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代表认为,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他建议司法机关进一步“暖企安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坚持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妥善审理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协议等案件,促进优化投资兴业软环境。

“人民法院受理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通过公正裁判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明晰规则,引导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法治轨道上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代表建议,进一步发挥司法的职能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合理确定平台责任和行为边界,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依法依规发展,加强司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社会公共利益。

  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2020年,人民法院审结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案件134.7万件,审结婚姻家庭案件164.9万件。

“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委员说,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把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良法善治促进社会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人民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169份,探索将家暴防治延伸到婚前、离婚后及精神暴力等情形。

“法院反家暴的举措,筑牢了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免遭家庭暴力侵害的‘隔离墙’。”陕西省律协副会长方燕代表建议,进一步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促进和谐家庭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三道河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谷凤杰代表说,期待司法机关继续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针对儿童犯下的各种罪行绝不姑息。

  促进矛盾纠纷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

继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基本解决执行难之后,着眼破解诉讼难、方便群众诉讼,全国法院经过两年奋战,构建起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为群众解决民商事纠纷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提供多样化纠纷解决方案和权利救济渠道,促进矛盾纠纷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

“云南法院创新成立了‘白族金花调解’‘彝族阿细调解’等一批民族特色调解工作室,引入熟悉民族习惯、风土人情的调解员,用非诉方式居中调解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涉及的相关问题统筹解决,处理结果更为群众所接受。”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侯建军代表认为,应该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建设,让更多设在“家门口”的调解组织和住在“家门口”的调解员发挥化解纠纷的作用,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

“矛盾纠纷化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环节良性衔接、高效联动、汇聚合力,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止于发端。”湖南省司法厅副厅长傅莉娟委员建议,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充分发挥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作用,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平台和高效渠道,最大限度把矛盾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不断提高审判执行质效

2020年,人民法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深化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和司法公信力。

“只有通过最大限度的司法公开,才能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司法腐败无处藏身,才能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福建新世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洪波代表建议,继续完善庭审直播,以信息化建设丰富司法公开的实现形式,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2020年,北京、杭州、广州互联网法院等健全网上庭审、电子证据、异步审理等规则,保障在线诉讼依法规范进行。在线庭审平均用时36分钟,比线下节约2/3,案件平均审理周期60天,比线下缩短1/4。

“山东法院研究开发了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当事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有网络信号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山东法院诉讼服务网、移动微法院进入系统,进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退费、网上阅卷和网上诉讼。”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代表说,下一步,山东法院将依托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继续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应用,探索制定在线诉讼规则,持续优化“一网通办”诉讼服务体系,让群众享受到智慧法院带来的数字红利。

(本报记者徐隽、王明峰、殷鹏、张珊珊、钱一彬、肖家鑫、叶传增、常雯宜)

  强化法律监督 自觉担当作为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委员表示,过去一年,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检察履职能力,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担当作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主动服务发展大局

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在依法履职战疫和促进经济恢复中筑牢法治防线,着力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莫恭明代表说,近年来万州深入推行“楼栋工作日”机制,引导检察官等力量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定期到楼栋现场办公,听取群众诉求,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过去一年,共开展现场办公40次,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157个,办结群众诉求1300余件。

“报告凸显了疫情防控背景下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检察担当,充分体现出将检察工作与顺应人民群众更高需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结合的法治自觉。”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冯键代表表示,主动担当作为离不开检察工作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检察机关要强化政治纪律建设,紧盯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检察权运行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内部监督、优化内部管理、强化追责惩戒,把严管厚爱主体责任层层传导落到实处。

  积极助力全面小康

2020年,从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贡献检察力量,到跟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觉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以有力履职促进高质量发展。

“作为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层代表,我亲历并见证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业务主管方敏代表说,检察机关在其中彰显了亲民、护民、爱民的本色。方敏代表表示,报告提出用好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对因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等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应救尽救”,防止因案致贫返贫,这反映出检察机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自觉和担当。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宇代表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年来浙江检察机关开展对涉案企业合规考察的监督,慎重对企业定罪量刑,给予企业通过合规制度完善、解除违法风险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释放司法善意。通过“挂案”专项清理,有效监督办结129件久侦不决、久审不决的涉民企刑事案件,解除企业背负的“包袱”。浙江检察机关将继续心系全局、心系发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检察监督更有力度

2020年,刑事检察更加有力,民事检察更为精准,行政检察持续做实,公益诉讼检察有序拓展,检察机关在严格依法履职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令人瞩目。检察机关去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51260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1.4万件,行政公益诉讼13.7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倍和14.4%。“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高质量的检察公益诉讼提出新要求,人民群众也怀有新期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委员建议,制定统一的检察公益诉讼法,以建立全国统一且更加完善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规范检察公益诉讼的管辖范围以及检察机关与行政、监察、公共法律服务间的协同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和公共利益维护职能。

金融安全需要法治护航。检察机关从严追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起诉4.1万人,同比上升3.2%。“检察机关通过履职办案,切实维护了金融市场的安全。”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委员表示,近年来随着科技与金融的深度结合、快速发展,一些新型金融犯罪隐蔽性越来越高、技术性越来越强、利益链条越来越长。他建议加快探索建立金融检察专门工作机构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检察体系,形成金融检察办案、监督合力;健全案件办理的规范制度体系,优化检察资源配置,规范检察职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金融检察职能,全面深化金融检察工作。

  检察为民传递温度

2020年,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自觉在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中担当作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一向关注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过去一年,检察机关致力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大力推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等工作。”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校长李静代表说,襄阳四中近年来与检察机关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案件案情,并以开展“模拟检察官”“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希望检察机关继续深入开展‘检校共建’‘法治进校园’等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全面的司法保护。”

报告提出,司法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众身边,件件连着民心,都是“天大的事”。“切实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沙沨代表说,持续办好检察为民实事是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责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应牢牢把握每一起案件都连着民心,都在厚积公平正义,坚持司法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