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中国道路中国梦)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对高海拔地区来说,群众的卫生健康问题,既是影响致富的重要因素,也关乎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让青海地区老百姓就医方便可及,稳步提升健康水平,牵动人心。

2019年底,我作为中组部第二十批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从北京医院来到西宁,挂职担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初到此地,高寒缺氧导致的憋气胸闷,是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在这片热土上,有“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有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感召,我更加坚定了援青的初心,决心吃苦不移志、攻坚不畏难。

做好健康扶贫,为高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夏天,青海省启动包虫病手术患者“清零”行动。为有效推进包虫病的临床、科研等工作,我们规划构建起临床数据平台和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一年时间里,我跑遍了青海省所有的市州,其中最高的县海拔4300米,我们团队指导和主刀了100余台手术、转诊了150余台手术。每到一地调研、每开展一台手术,都为当地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在全省范围内“清零”包虫病打下了基础、做好了准备。

患者痊愈、群众健康,是最大的欣慰。22岁的藏族女孩卓玛,患了包虫病,肝脏上的病灶有两个拳头大,侵犯了肝脏血管和胆管,手术异常困难,多家医院都因为手术复杂、风险太大而放弃。看到患者花季的年龄、渴求的眼神,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经过仔细评估和周密准备,我和同事们经过7个小时的艰苦手术,终于完整切除了病灶。在青海的日日夜夜,通过团队的努力,我们亲眼看到了很多群众摆脱了病痛,脸上绽放了笑容。有的群众治好了病,恢复了劳动能力,靠双手致富,不再因病致贫返贫。应该说,日趋完善的医疗服务和保障条件,让越来越多群众有了健康的身体,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幸福指数稳步增长。

作为医生,我能亲身参与救治病人的次数是有限的。高原医疗资源缺乏、医疗水平薄弱,着眼于提高医疗人才的整体水平,需要下更大功夫。为此,我将诊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与当地同事分享,稳步提高当地肝胆胰外科的治疗水平;注重临床教学工作,手把手传帮带,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强起来。重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临床与教学共进,把学到的、掌握的临床知识留下来,让更多人受益,让幸福安康常在。

“一次青海行,一生青海情。”我曾在博士团之歌里填词道:“年轻的追梦人奋斗正当年,把汗水和泪水洒在美丽三江源,时代的骄子啊再谱新诗篇,用智慧和勤奋建设我们美丽家园”。在高原奋斗和成长的经历,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财富,也激励我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始终把群众健康放在心上,时刻为治病救人而准备行动,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北京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