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记者从武汉市人社局获悉,武汉中科通达等10家企事业单位成功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未来三年内,我们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总投入将超过500万元。”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负责人吕琛说,成功建站为高科技人才和项目架起了一座桥梁。
近年来,武汉市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站数一直领跑全省。据了解,武汉市现有1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分布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大健康、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基本涵盖了推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部重点产业领域。全市累计投入博士后资金近4000万元。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积极参与,武汉市博士后工作站在引入高端人才、突破尖端技术上发挥着重要的效能。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武汉市人社局供图
博士后工作站研究成果
助力企业一年拿下50亿元“大单”
“李鹏博士是‘高炉多维度可视化智能感知及操作指导系统’这一项目主要技术负责人,目前该系统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将在武钢等全国多座钢铁企业高炉中应用。”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建站以来,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多项研究成果全部得到转化应用,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据介绍,仅去年一年,中冶南方就因此科研项目获得50亿元工程订单,累计获得约100亿元的工程订单。
与中冶南方一样,近年来,随着自主创新、技术升级需求的不断扩大,市农科院、市市政集团、健民药业等企事业单位纷纷加大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投入力度,创新成果显著。众多博士后活跃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学研究、产业升级一线,成长为武汉市科研技术骨干、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2019年9月,宋莉萍博士进入武汉市农科院科研工作站,参与小白菜分子育种研究相关工作。去年,该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省内以及长江流域得到大面积推广。
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汉市人社局供图
“去年,我们研发的治疗儿童癫痫的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顺利获批上市,这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的科研环境密不可分。”2014年,赵刚博士来到健民药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从2015年初开始作为科研带头人启动该项目,5年时间即完成了新药的研发、审批。如今,已成为健民药业儿童药物研究院院长的赵刚说:“对企业而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创新研究带动效果越来越强,不仅为博士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让企业发展有了更大的推动力。”武汉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武汉市设站单位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684个,承担市级以上重点研发、重大科研项目959个。
进站博士享高额年薪、入编机会
还能与院士学习交流
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武汉市人社局供图
“一位博士后入站所带来的效益,不亚于一座金矿。”吕琛深有感触地说,作为初建站的企业,目前中科通达正在广泛吸纳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专业的博士人才,提供年薪40万-60万元左右待遇以及系列科研项目奖励支持。
作为武汉老牌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2013年,武汉市市政集团获批成立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吸纳6名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两三年还计划引进环境、土木等专业的6名博士,加速相关产业版块发展步伐。“进站博士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培养出站的6名博士后全部留在市政集团工作,现已成为各个分子公司的技术带头人。”该负责人表示,博士后研究人员结合企业技术与创新的需求,承担多项重大科研任务,深入工程项目一线,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取得一批创新成果。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博士出站后留下的比例超过85%,进一步夯实了我们的科研实力。”武汉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待遇上,院里为每名博士后提供2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开展科研工作。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市农科院给优秀博士后提供专项招聘入编机会。“既保障了他们的就业,解决其后顾之忧,又保障了研究的延续性,增强其归属感。”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在田地工作。武汉市人社局供图
“农科院同时设有院士工作站,进站博士后可以紧密与院士进行学习交流,青年博士后人才成长迅猛,成为农业领域创新研究的高科技人才。”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农科院工作,成为投身乡村振兴、支持武汉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优势。
配套服务全面“加码”
武汉将引进千名产业领军人才
为支持博士后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武汉围绕“人才链”完善“服务链”,出台《武汉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发放建站资助、项目启动经费、博士后津贴、安家补助等,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成为吸引博士后工作站人才进站的一大“筹码”。
武汉市人社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全市先后有83名博士后获省创新(实践)岗位资助共计1249万元,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单位累计获得市级以上竞争性科研经费12.4亿元。
在人才生活保障上,武汉各博士后工作站以此政策为基础,在住房、生活、薪酬等方面“升级加码”,如市农科院为博士后提供人才公寓,同时通过专项招聘等方式解除博士后人才的后顾之忧。中科通达则通过“年薪+项目薪酬”的组合方式,抛出高额年薪招聘计算机专业博士后的诱人橄榄枝。
在晋升通道上,武汉市为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亮起绿灯。去年,中信建筑设计院博士后许颖通过高层次人才认定方式申报副高级职称,评审通过获得高级职称。
“到2025年,我们要新引进50名左右战略科技人才、100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武汉市委组织部(市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促进科研人员在市内企业、高校、院所间柔性流动,加大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力度,以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依托,谋划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院士和一流创新团队。 据介绍,武汉还将进一步健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保障措施,分层分类提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加快建设国际化学校、医院和社区,探索全面放开高端人才购房、子女入学等限制,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