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歇马镇做大做强土特产品牌,线上线下齐发力,村民脱了贫、致了富,过上了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5月17日,眼瞅着香菇、木耳、土豆等山货即将上市,而新建的加工车间装修进度缓慢,歇马镇白竹村党支部书记吴启芝焦急万分。“这是我们的电商中心和接待中心,一楼这一层是加工车间,现在就等着装修好了投产使用。”
吴启芝所说的农产品加工车间总投资400万元,占地1100平方米,计划在今年8月建成投用。
为了扩大农产品知名度,白竹村为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白竹十宝”。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该村又衍生出一系列加工产品,“比如说这个土豆,我们把土豆加工成土豆粉、土豆片在景区进行销售。我们注册了‘白竹十宝’商标,把农户的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村民人均增收1000块,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吴启芝介绍说。
长期以来,保康大山里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着苦日子,虽然有丰富、上好的农产品,却因无品牌、无商标、无销售渠道,一直“藏在深闺无人识”。
“我们原来在山上住,种的有白菜、萝卜、香菇、木耳,这些农副产品卖不出好价钱,吃不完就喂了猪、喂了牛。”歇马镇歇马街益德小区安置户张家国说。
农产品卖不出去,严重影响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2020年,歇马镇党委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壹品慧电商平台,统一注册“荆山郎”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荆山郞”品牌越来越响。
有了销售渠道,张家国家吃不完的白菜、萝卜也都卖出去了,香菇、木耳这类特色山货还能能卖出好价钱。“感谢党的好政策,现在好了,不用为生计发愁了,闲暇之余,晚上去跳跳广场舞,到娱乐室里打打牌、下下棋,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张家国说。
目前,歇马全镇49个村都发展起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
三坪村流转土地200亩,投入200万元,通过稻虾共作、藕鳝共作,种植的大米,养殖的鱼、小龙虾供不应求。
“我们种植的谷子是不撒农药的,全程都是人工除草,以原生态种植为主。基地种的蔬菜,像辣椒、西红柿、南瓜、包菜、白菜也都是无公害的,塘里的鱼平时也都吃这些东西。”三坪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晓莹介绍说。
百峰村把乡村旅游与茶园融合,打造集茶叶开发、乡村旅游、生态民宿为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区,年产值达200多万元;油山、长岭、沮源等村利用丰富的山花资源,成立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年产蜂蜜1万多公斤,年产值达150万元;尚家坡村村民冯友军创办了根艺作坊,年销售额达70多万元。
良好的品质、新颖的包装、公道的价格,大山里的农产品飞出大山,进入武汉、广州、上海等地大型商超,端上了城市人餐桌,也鼓起了山区群众的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