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和招聘季,高考的答卷已经完成,人生的长卷才刚刚铺开。无论是比亚迪入选2021高考文综试题,还是汽车行业抢人大战持续引发关注,都反映出汽车行业急剧转型的浪潮。毫无疑问,这对00后汽车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
那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或正在高校就读的汽车业大学生如何看待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对于致力于投身汽车、出行行业的高三毕业生来说,他们又将作出何种选择?
大学学霸来答疑:
通识学科不放松 软件学科要加强
清华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魏解元
近年来,汽车行业面临所谓“百年未有之变局”,汽车正由传统的机械化交通工具转变为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点的综合平台。在产业层面,在我国汽车销量增长放缓乃至停滞的背景下,电动汽车的销量节节攀升,技术不断升级,成本不断降低。以前电动汽车续航短、充电难、售价高等困扰用户的痛点已逐步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车型配备有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使用户实实在在体会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我认为汽车专业的学生,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为汽车行业的变革作好准备。汽车作为综合平台,集合了机械、能源、电气、计算机、软件、微电子等诸多学科,汽车从业人员体现出专业化、细分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初期阶段学好通识学科,建立对汽车技术和产业的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确定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方向,接受更专业和系统的训练。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背景下,计算机、软件等学科的知识尤为重要,这是传统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弱项,需要大家加强学习。
现在进入汽车专业的大学生是幸运的,因为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处处是挑战,也处处有机遇。我们要把握好变革的脉搏,扎实打好基础,为迎接变革作好准备。
抓住“智能化”转型机遇 登上我辈崭露头角的新舞台
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英语强化)专业 杨万欣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想要实现“弯道超车”,智能化、新能源化是必经之路。我之所以投入到智能车辆、人工智能领域进行深造,一是为了赶上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浪潮,二是电动化、智能化技术能大大缩小自主品牌与国外车企的差距,助力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发展。
新能源车辆与传统车辆相比,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少去了发动机、传动系统、排气系统等众多系统,结构大大简化,传统车辆非常头疼的轻量化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其次,中国在电控、电池上的知识产权及供应链都有较多积淀,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壁垒,有效解决了国内创新空间低的难题。毫无疑问的是,对于青年汽车人来说,车辆智能化这条跑道将是我们这一代人崭露头角的新舞台。
与时代共振 青年汽车人要当“弄潮儿”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张智益
如果说从油车到电车是一次转变,那么从电车再到无人车就是一场巨变。
在技术积累不足的时候,传统车辆、机械的学生在行业中占比较多,重点在于设计和制造;而在有一定技术积累后,就需要在更快、更环保的电力驱动方面发力。随着智能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大家又将目光放在了自动化与智能化上,可以说,这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方向。
不论如何,前沿科技离不开无数青年人的开拓和探索,无论是传统制造专业还是新兴智能化专业,我们都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可以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专业技能,共同推动科技行业的发展。
高三毕业生这样选:
与智能技术学科“死磕” 用科技助力智慧出行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白浩男
考完高考最后一科的那一刻起,我就作出了报考智能技术类专业的决定。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智能技术已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础学科”。同时,在智能技术的研发和积累上,我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带来了先发优势。可以预见的是,国家与社会将长期保持对智能技术学科的重视,填报相关专业可以让我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当然,社会对智能技术学科人才的需求并不意味着传统工科专业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事实上,智能技术对科技行业的贡献恰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没有传统工科的沉淀,智能技术于社会的贡献只能沦为空谈。
总而言之,高考报考是人生最重大的决策之一,我希望我的选择能够在符合自身志趣的同时,让我为时代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接棒科技研发的我们“无愧于心”
浙江省萧山中学 鲍泽孟鸿
科技将人类文明的火种传递到了苍穹之外,让我们可畅想宇宙飞船于光年之外的航行。而俯瞰大地,一匹匹驰骋的“骏马”将行过的路线绘成雄阔的世界蓝图,无人驾驶赢得全球期待。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之下,“蛟龙”也一探水中奥秘。毫无疑问,科技改变了人类的出行,让人类的足迹从“海陆空”延伸到浩渺无垠的宇宙。
对于从小痴迷于探索科技奥秘的我来说,一串串编程代码背后的世界充满了魅力。因此,我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
科技是文明火种的容器,而往容器中添薪加柴则需要你我的携手努力。如今搭载火种的接力棒已传至我辈青年手中,我们应当感激于老一辈的付出与努力,用新时代青年的热情与血性,无愧于心,无愧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