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的“拜普会”须细品味慢回味

尚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

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如期于瑞士日内瓦举行会晤。尽管会晤比预计提早结束,但双方均认为会谈“气氛友好、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相互理解”。此外,两国元首就战略稳定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在世纪疫情、百年变局和俄美关系“差无可差”的背景下,普京疫后首次出行海外,拜登执政后首次与普京“交锋”,全球瞩目的“拜普会”须细品味慢回味。

喊话不全冲对方

“不抱期望”“没有幻想”“不会突破”……是峰会前双方高层、学界和媒体释放出的明显信号。尽管两国高官前期互动密切,对峰会筹备充分,但都不约而同地竭力压低预期,甚至有意喊出“狠话”。这不仅仅是因为处于“关系最低谷”的俄美仍在相互示强、彼此试探,更是在于双方深知,历史上俄美总统数次试图“重启”关系非但无果而终,反致双边关系一次次下探。双方对此均有着不快的记忆,因此极力避免本次会晤再度“高开低走”。

从某种程度来说,低预期绝不仅仅是说给对方听,也旨在安抚两国国内反对俄美改善的政治力量;不仅仅是为峰会可能产生的不可预测性做足铺垫、为自己留有余地,更是向异常敏感、密切关注“拜普会”的国际社会传递放松和降温的信号。实际上,双方对此次“不平凡”“不容易”的会晤有着异常冷静的前期评估,恰恰表明俄美关系正摆脱某种情绪化因素的困扰,逐渐回归理性。

意义不全看成果

因双边关系积怨过深,首脑峰会未达成任何突破性协议实属意料之中。作为此次会晤的最大看点,两国元首就战略稳定议题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核战争没有赢家”;计划展开全面的双边对话,为未来军备控制和风险缓解措施奠定基础。此外,双方同意就网络安全、战俘交换和军控等问题展开磋商,北极合作被“广泛而详细讨论”,这些或将成为俄美进一步合作的支点。但“拜普会”所承载的意义无法完全通过会晤成果展示出来:

首先,在俄美关系里,美国始终是掌握主动权,决定双边关系上线与底线的一方。拜登主动邀约普京并竭力促成此行,这本身就标志着美国出于稳定国内和对华竞争的考虑,其对俄政策正在发生着某种重要且微妙的变化。

其次,在中美世纪博弈加剧、阵营化风险不断上升、大国互动错综复杂以及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两大国总统竭力克服困难赴会,展示出双方欲改变双边关系现状的强烈意愿。正如美学者托马斯·格雷厄姆所言,“总统的任务是互相审视,传达立场,以便为进一步缓和及可持续对话确定方向。在目前的关系状态下,这已经是一个积极的步骤。”

第三,会谈不仅聚焦俄美双边关系,还讨论了“面向全世界的关键问题”,议题之广泛与灵活前所未有。两国领导人在关于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中已指出,“即使在紧张时期,双方也能在实施共同目标方面取得进展”。瑞士联邦主席也表示,“在全球困难时期,(会晤)使我们对世界政治领域充满乐观和希望。”

影响不只在当下

关于普京,拜登曾有句名言:“我注视着你的眼睛,但看不到你的灵魂”。此番会晤虽难让两人心灵交汇,但普京表示与拜登“设法找到了一种共同语言”。对峰会的评估不应只停留在表面和当下,还须将其放在未来长时段中分析观察。

一方面,俄美元首峰会后两国大使或将返回各自岗位。近年互逐外交官导致双方使领馆工作几近停摆的现状将得以有效改善。恢复沟通渠道不仅可避免俄美相互误解,也意味着两国将有更多专业人士从事专业工作、跟进首脑峰会的成果与共识,更符合美国对俄建立“稳定、可预测关系”的期待。比起峰会本身,未来双方如何进一步互动将更值得关注。

另一方面,俄美元首峰会或带动俄罗斯与欧盟和北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据悉,美副国务卿纽兰将立即与欧盟和北约代表讨论“拜普会”成果。作为风向标,美国对俄立场的松动可能促使俄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松绑。美国放弃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制裁就是例证。北约副秘书长也表示:“(美俄峰会)将为北约与俄进行更具建设性互动找到解决方案。”

总体看,首脑会晤虽迈出了俄美关系走出危机的第一步,但并不能掩盖和消除双方在民主、人权、乌克兰问题甚至是战略稳定具体议题方面存在的严重分歧,这也是俄美关系始终难以逾越的沟壑。对于中国议题,普京会前接受采访时强调中俄建立了高度信任与合作关系,俄方也表示若俄美峰会提及中国将与中方通气。全面、客观、冷静和持续地看待、评估和观察俄美首脑峰会及双方后续行动,对中国来说极其重要。(责任编辑:郭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