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大学生喜欢生动而深刻的思政课——
大学生的思政关键词
6月18日,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右一),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毕业后去重庆市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当党委书记助理的樊静蓉(左二),从北大学生到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女陆战队员的90后宋玺(左一),思政课教师岳松(左三)等交谈。他们在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和思政课优秀经验做法,以激励更多的年轻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摄
——————————
近年来,思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大学生究竟喜欢怎样的思政课堂?他们在思政课堂中获得了什么?思政课如何讲得入情入理、让学生有所感悟并愿意在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
6月18日,由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北京大学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教育部社科司、中国青年报社承办,中国青年网、新浪微博协办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中国青年网董事长张坤发布《大学生心目中的思政课》调查报告。该报告由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面向全国238所高校的2270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大学生对“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认识和期待,以及思政教育的效果。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思政课整体评价较高,平均分数为4.345分(总分为5分),高度认可的选项包括:思政课“让我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的提高”“让我了解党的相关理论与历史”等。
树立理想、解答困惑,思政课扮演重要角色
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法学专业的陈思逸今年大二,思政课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在她看来,一堂好的思政课的基础,离不开优秀的专业教师。陈思逸最喜欢的思政课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的教授,他在课上分析时政热点、运用新媒体手段呈现课堂内容、让学生换位当老师体验讲述的乐趣……她关心的话题,都能在这位老师的思政课上遇到。“一位优秀的思政课老师太重要了。前几天老师在课上讲到文化自信,以及如何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时,用河南卫视端午晚会的节目《祁》作为示例,精辟的讲述结合美轮美奂的画面,当时大家都伸直脖子,听得特别认真!”
调查显示,“引人深思”“理想信念”“生动鲜活”“创新实用”“鞭辟入里”等是大学生形容思政课常用的词汇。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已经把思政课上得很精彩,收到学生的正向反馈。
受访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有“加深国情社情了解、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寻找理想信念、确定人生选择”的作用。
就读于郑州大学的杨梦丹这学期正在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每堂课上都会设置全班同学开放讨论当周时事的环节。“很多同学不仅关注时事,还会阐述很多自己的理解,老师在课上也会给出专业的解读。”杨梦丹表示,现在她已经会主动关注热点事件,在课上讨论、提问,参与感特别强。杨梦丹的老师布置给同学们的作业也别具一格。“需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真情实感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提交的作业可以是一篇实践后的分析报告,可以是查阅和观察某个地区的发展,还可以从身边的点滴以小见大。”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认可度较高,受访大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平均打分4.38分。大学生们也希望,理论大家、卓有贡献的学界和业界前辈、平凡又伟大的奋斗者等,都可以作为丰富课堂的主讲人。
“大思政课”围绕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周一,杨梦丹都会在手机上“打卡”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它以视频为主,经常有我熟悉的各界杰出青年作为主讲人,有的还穿插动画,再来一些和本期内容相关的习题。”这是让杨梦丹觉得轻松、又能比较快掌握知识的学习方式。“时间灵活”“短小精悍”“有意思”,是她比较喜欢网上主题团课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网络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互联网,网络思政课程、网络课程思政、网络日常思政、网络心理咨询和网络团建党建,已走到大学生的身边。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网络思政的总体评价分数为4.275分。网络思政因“受地域、时间限制较少”“学习时效更强,事件对内心冲击更大”,得到大学生的好评。
杨梦丹经常关注国内国际大事。在她看来,新闻能牢牢抓住大众视线,所以媒体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为大众提供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很多新闻事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新闻报道中的一些人和事,让我们看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对个人行为选择具有直接影响力。”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看来,给他们带来触动的思政教育相关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学校组织的党课学习或党日活动、收看与思政相关的文艺和影视作品、通过大众媒体了解国家大事等。他们期待美与艺术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以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为荣,更加平视世界,也愿意用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陈思逸喜欢的学习形式,是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或欣赏影视剧、戏剧和文学作品。今年是建党百年,不少影视剧作品的热播为陈思逸提供了学习的新思路。最近,她不仅认真看了《觉醒年代》,还成了这部热播剧的自发推广员。“《觉醒年代》真的是一部非常棒的历史剧。一想到我在思政课上学的知识点,是一群年轻人一点一点实践出来的,我就特别振奋。”陈思逸发现,很多朋友和网友不仅看剧,还边看边仔细查资料。“一部剧看下来,不仅重要知识点记住了,连剧里没讲的许多历史背景都一清二楚。”跟着剧情的走向,她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愤慨不已,但更多的还是被100年前的年轻人所激励和鼓舞,“就觉得我作为当代青年,也应该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民族复兴大业做点儿什么。”
思政教育下,受访大学生愿意知行合一
北京大学的陈波蓉在思政课上的收获远不止知识。这样的感受,源于她在大一思政课上遇到的一位老师。“老师的课堂上,让我从感悟历史,学到了对人、对事应有的沉着、真实的态度。”陈波蓉经常在课上、课下问老师各种问题,“老师一直耐心地解答,包括很多关于历史本身的问题,也会为我的生活学习提供指导。”正是这位老师,对陈波蓉的大学生涯规划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杨梦丹明显地感觉到,现在学校的思政学习和相关活动立意高远。“最近我们学校举办的荧光夜跑,就分了4个赛段,象征从1921年到2021年这100年间的不同发展阶段。”参加荧光夜跑时,杨梦丹把自己融入这个“百年探索”的过程。她理解学校把建党百年的元素融入夜跑活动,是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在运动中强身健体,还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变化。
生动而深入的“思政小课堂”和潜移默化的“大思政课”,正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远的影响。中青校媒通过量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测量发现,思政课促进00后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他们认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激扬青春梦想”,要“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而读书”,能够爱岗敬业、知行合一、扎根基层,愿意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杨梦丹把上思政课的过程映射到自己的成长旅程。“它教我们要向上向善,教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我会思考是什么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今天的模样,也会思考什么是我的行为准绳。”
在陈波蓉眼里,学习远不止在课堂上。她喜欢志愿活动,“既能帮助别人,又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充实。”去图书馆整理图书、去退休教师家看望老教授、担任校园开放日志愿者、做图书漂流活动志愿者……陈波蓉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她把志愿服务从校内做到校外。在她看来,志愿活动教会了她许多和课堂所学不同的东西,既是她实践自己的想法和初心的方式,也让她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