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强化城市设计引导 避免“一般高、一个样”

人民网武汉7月8日电 (肖璐欣)7日下午,在武汉市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通报,将完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推动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构建高起点的规划体系,推进城市能级和品质“双提升”。

据介绍,武汉市与城市圈正在联合编制《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对城镇功能、空间结构、重大设施、生态保护等进行统筹布局,尤其是对近汉临界地区、共建园区,强化规划和政策研究。

围绕重点功能区规划建设,武汉正推进汉口历史风貌区、汉口滨江商务区(七期)、三阳设计之都、中法半岛小镇、光谷科学岛等功能区规划。

为强化城市设计,武汉对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空间形态、建筑布局、景观环境引导管控,并纳入规划条件,避免城市风貌“一般高、一个样”。

目前,规划部门正推动仿真实验室和“一张蓝图”建设,集成城市时空数据,实现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规划数字化覆盖,开发建成一批辅助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的专业模块和智慧工具,如排水防涝、市政交通、碳排放等模块。

武汉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际湿地城市,未来五年计划新建城市绿地5000公顷、造林绿化10万亩、新植树1000万株、新增花灌木200万株,实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打造春樱、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城”品牌,让“湿地花城”成为武汉的新名片。

为实现这一目标,武汉将策划一批重点园林绿化亮点项目。依托大东湖、武湖、府河、汤逊湖等六大绿楔,建设复合型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群;依托“十字”型山水生态轴,打造“白沙洲—天兴洲”沿江、“九真山—九峰山”东西山系“双百里生态人文长廊”;依托外环线、三环线生态带,建设外环线生态带自然公园群、三环线“一带33珠”城市公园群及梦泽湖、龙阳湖等一批城市特色湖泊公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

武汉市园林部门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打造“一路一景”,提升100条重要道路绿化景观,使林荫路总长达到4700公里,突出“一园一花”,建设10个花卉特色公园,开展“花靓江城”行动,创建30个花漾街区,打造300公顷花田花海,精心打造地标建筑群,塑造错落有致、疏密有度、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实施“公园焕新”行动,完善公园设施,将社区管理经验融入公园管理,营造一批公园文化空间,举办公园文化季、自然通识课、荷花展、菊花展等各类生态文化活动2000场,丰富市民生态文化体验。

未来五年,武汉将着力实施二七路至铁机路过长江通道、白沙洲公铁大桥两岸接线、堤角过江通道等过长江通道,建设江汉八桥、江汉九桥、江汉十桥等过汉江通道,力争“十四五”期间,主城区过长江通行能力提升25%,过汉江通行能力提升50%,让市民出行更便捷、三镇联系更紧密。同时完善骨架路网结构,抓好路网建设的“大手笔”,按照“环线优化、射线加密、骨干强化、治拥消堵”的思路,实施两湖隧道、友谊大道快速化改造、额头湾立交改造等重大项目,力争到2025年,实现“30-60-90分钟”畅达主城、市域、大武汉都市圈的道路交通网络。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在提升对外辐射能力方面,将畅通欧美、非洲、亚洲等国际航线通道,发展机场客货中转业务。到2025年,新增10条以上国际及地区航空航线,天河机场力争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推进中欧班列(武汉)持续发展,打造直达国外枢纽城市6条国际铁路干线通道,加密和开辟中部地区面向“一带一路”的中欧、东盟等国际货运班列;稳步发展至日本、韩国2条江海直航通道,巩固提升江海联运服务水平,到2025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

在提升交通出行服务品质方面,支撑城市快速通勤系统建设,新增公交专用道100公里以上,改造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和轨道交通出行服务系统,提高“智能公交”和地铁“METRO新时代”使用体验,开行夜行公交、定制公交和微循环公交线路,近期到2022年,开行夜行公交线路30条以上,覆盖武汉3大火车站和13大商圈,对接地铁站点100个以上,为城市提供22:30-05:30时段的深夜公交出行保障,新增微循环线路50条以上,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率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