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来论:为世界遗产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

我国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践行者。自1985年加入该公约以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成就显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转变,这一切得益于我国在创新保护理念、完善治理体系、突出能力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驰而不息的努力。《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报告显示,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整体状况明显优于国际平均水平。

遗产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不断升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不仅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让自然遗产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更是推动了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中国遗产事业更是丰富了世界遗产保护的内涵,拓展了世界遗产保护的理念,推动了世界遗产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的不懈努力和责任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已拥有14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均位列世界第一。这些遗产资源涵盖了总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尽管36年来,我们拥有越来越健全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备的监管体系,越来越先进的技术研究储备,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合作,为世界遗产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但也要认识到,我国自然遗产存在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且多数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易造成监督管理、监测研究、协调保护发展难度大等问题,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务必要提高重视程度,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方针部署。

保护好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永续发展的长远规划,是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守护中华民族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为了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继续与世界携手同行,守护地球家园,共创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