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乡宁“苹果村”的升级之路:不变与变中找到振兴密码

图为航拍驮涧村,房屋周边几乎都种着苹果。 李庭耀 摄

中新网临汾8月13日电 题:山西乡宁“苹果村”的升级之路:不变与变中找到振兴密码

  记者 李庭耀

  “现在我们村每家每户都种着苹果。”37年前,李源成为山西临汾乡宁县枣岭乡驮涧村第一个种苹果的人,此后,全村的苹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村民们选择发展苹果产业,几十年没有改变。

  “以前大家都不懂果树种植技术,粗放管理,产量最低的时候,每亩一年只产果1000斤左右。”今年已79岁的李源告诉记者,村民们学农技、改良品种,村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近几年每亩每年产果四五千斤,产量高了、质量好了,村民的收入也上去了,“苹果村”不断升级,找到了振兴密码。

驮涧村西距黄河不到10公里,沟壑纵横、地块破碎。 李庭耀 摄

  驮涧村西距黄河不到10公里,沟壑纵横、地块破碎,辖5个自然村,有576户1739人。驮涧村村主任杨荣德介绍,他们村从1984年开始种苹果,此后各家各户自发种植,到2004年时已超过2000亩。

  杨荣德回忆,以前驮涧村的苹果产业粗放发展,村民们大都不懂果树种植技术,修剪、施肥都较为盲目,“苹果树七八年才挂果,产量非常低,收效慢、收入低”。

  2010年左右,水果客商对苹果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市场倒逼着驮涧村对苹果产业进行升级。此后,驮涧村开始每年从省内甚至邻省陕西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在教室和果园给村民们传授果树种植技术,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李源说,2010年,种了20多年苹果的他才掌握苹果套袋技术。此后几年,他和其他村民一样,逐渐学会修剪、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苹果产量变高,品质外观也都变好了。甜、脆,水分大”。

图为驮涧村的苹果园。 李庭耀 摄

  近几年,驮涧村探索股份制运营模式,由龙头企业、村社一体合作社、村集体等共同建设美丽乡村、运营集体资产,村民享有20%左右的利润分红,村集体享有10%的利润分红。

  57岁的驮涧村村民高来科种了6亩苹果,其中有3亩苹果进入了盛果期,仅此一项就年收入近3万元。此外,他还在村里的企业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

  驮涧村村支书李金玉告诉记者,以前苹果收获后只能在地头存放,村民们急于出售,客商会借此压价,往往是苹果丰收,却卖不了多少钱。2018年,村里建设的3000吨冷库投入使用。

  “周边村的苹果也可以运到冷库保存。2020年,果商收购苹果时压价严重,给出的平均价格在每斤1.5元至1.8元,冷库以保底价每斤2.1元收购以后,苹果价格迅速提升到每斤2.1元以上,仅此一项就给周边果农增收1000万元。”李金玉说。

  “苹果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村民只靠种苹果,风险比较大。”李金玉带头试验种植玉露香梨、西红柿、南瓜、红薯等,在她的带领下,不少村民也开始新的尝试,“村民都看着你,你种好了,挣了钱,大家才能放心跟着种”。

  如今,驮涧村有苹果3000亩、花椒1400亩、玉露香梨200余亩、西红柿近200亩、南瓜100余亩,此外还建设了2000余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车间,用于加工花椒、西红柿、中药香囊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2020年,驮涧村人均收入9100元。

  “下一步,我们村计划在农副产品生产的技术、销售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对品质进行管控,打出自己的品牌。”李金玉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