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关村论坛:“黑科技”让参会者感受“未来已来”

2021中关村论坛9月24日至28日举行 局部气象分析系统、数字胸牌、智能安检测温等高新技术亮相

“黑科技”让参会者感受“未来已来”


不同种类服务机器人将在会场实现智能交互联动

2021中关村论坛于9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数字胸牌、局部气象分析系统、智能安检测温、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垃圾分类……即将开幕的2021中关村论坛,在会议全流程和每一个细节中,凸显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和“科技办会”理念,彰显了浓浓的“黑科技”“酷科技”范儿。9月23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即将召开之际,论坛组织媒体进行探馆活动,了解“科技办会”的相关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中关村论坛现场,抢鲜体验论坛里无处不在的“黑科技”。

“在智能服务、科技防疫、现场效果、云上论坛、互动体验五个方面,应用了近30项科技产品,让参会嘉宾们感受到全流程、全场景的科技应用,亲身体验未来已来。”北京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裘里晶介绍称。

多种机器人上岗为论坛各场景服务

“机器人大军来了!”北青报记者看到,在论坛会议和公共区域,布设了智能引导、信息展示、物品运输等服务机器人,服务参会嘉宾;当论坛所有会场休会期间,智能消杀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开始出动,支撑场馆安全及防疫工作。

据了解,不同种类服务机器人将在会场实现智能交互联动,服务于各个场景。通过服务机器人下达指令,可实现在会议中心、展示中心两地会场间通过机器人运送水、会议资料等。

智能机器人引导员,承担了迎宾接待、问答咨询、问路引领、导览讲解等服务。北青报记者看到,面对工作人员提出的论坛日程等问题,机器人都会准确回答。

数字胸牌可实时显示论坛信息

除了来自科技前沿的机器人,各种“黑科技”也被运用在真人的服饰上。

“这是提供给媒体记者、工作人员的数字胸牌。可在会议厅门口或指定地点通过NFC触碰方式,主动获取最新议程内容。”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传统的会议胸牌上的身份信息、准入信息、有效期限等,一旦印制便无法修改。2021中关村论坛首次采用了数字胸牌,将论坛信息通过数字胸牌实时发送给参会人员。完成一天的活动后,数字胸牌可实现回收、重复使用。“这也是对绿色和可持续化的一种实践”。

现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服装,也体现出“新科技”概念,采用新型聚乳酸环保材料制作,以淀粉和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可完全降解。

智能安检测温一秒完成7个环节

疫情期间举办如此规格与规模的论坛,防疫工作必然是重中之重。论坛采用大数据监测、智能安检测温等科技手段,对参展参会人员健康宝、体温等即时检测查验,加强展会现场巡查,确保各项防疫规定落到实处,不留死角。

北青报记者体验发现,在论坛的注册台前,智能安检测温系统可实现安检、测温一体“秒过”。该系统用在安检处快速核验个人健康防疫信息,一秒钟之内可完成身份识别、智能测温、健康码、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公安联网、电子登记等7项信息的查验。

“您的体温为36.5℃。”论坛安检处人员容易聚集,大通量智能体温筛查系统可一秒之内检测多人的体温,实现人员高效测温通行。

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昌平国家实验室联合研发的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机器人,也在中关村论坛上首次上岗。它可以对会场内的空气进行采样,实现新冠病毒气溶胶预警,针对重点控制区域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测。

论坛上,扔垃圾也有新体验,智能垃圾箱来帮你!运用语音识别、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垃圾箱实现了智能分类、信息显示、自动称重等功能。智能垃圾箱还可以统计每天投放的垃圾,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从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

气象变化,瞬息万变。此次论坛上线了局部气象分析系统 ,会议开始前及会期对会场周边局部天气进行预报分析,在会场进行可视化展示,不仅有温度、体感温度、气压、相对湿度、空气质量的常见参数,还能基于定位位置5/10/15公里范围内,提供2至48小时气象预报。

远程嘉宾演讲“如临实景”

疫情期间,许多嘉宾通过线上参会、演讲。“在远程嘉宾演讲时,利用前景AR技术对视频效果进行包装,动态化呈现嘉宾的部分PPT内容,增强观众体验感受。”裘里晶介绍。

在2021中关村论坛期间,AR、VR、MR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多个场景展示。视错觉视频技术利用视觉差原理,通过绿幕录制、后期特效等方式制作远程嘉宾演讲视频,达到线下线上裸眼3D效果,配合制作合成的模拟特写镜头上屏,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柔性屏电子桌签是一款基于柔性屏显示技术的触屏交互系统,可实时查看会议日程、参会嘉宾等信息。论坛为重要嘉宾配备了柔性屏电子桌签,提升科技感与互动性。

在论坛外场,百度世界VR展馆打造了一个以沉浸、感知、交互为核心,由无数芯片、集成电路和流动数据构成的充满科幻感的虚拟世界。观众戴上VR头显,拿上控制手柄,即可正式开始“穿越”之旅!

论坛期间,在通州区九棵树文化产业园设置了第二现场,通过边缘融合技术对多个方位拍摄影像进行拼接融合,全方位还原中关村论坛部分活动场次,达到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的效果。

手语播报有了“虚拟主播”

冬奥手语播报数字人也在论坛上首次亮相。该数字人由清华大学教授、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唐杰团队研发,以“悟道2.0”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底层核心技术,利用虚拟数字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提供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冬奥手语数字人实现了“悟道2.0”的首次实际场景应用。

云上论坛链接全球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一些人不能来现场参会。为了满足公众线下参会的期盼,此次云上论坛全新升级为云上MR全景会场。

裘里晶介绍,“云上MR全景会场”融合实景全景+三维模型,让观众可以在线上得到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该系统依托全景拼接技术和三维重建平台,多维度还原现实空间,多元化整合融媒体资源,达到沉浸式交互体验的效果。

据悉,MR全景会场还可支持多终端、平台应用。在远程嘉宾连线中,主办方还提前制作好了论坛的三维场景,利用实时AI抠像技术,将嘉宾的实景背景实时替换为论坛的三维场景,达到仿佛嘉宾亲临现场的效果。

“在减少真实接触和社交中,大家可以采用MR混合现实技术参加此次论坛,冲破时空限制。”裘里晶表示,2021中关村论坛将让沟通变得更轻松、高效,体验虚拟与现实交互并存、线上与线下同步互动的精彩场景。(记者 程婕)

揭秘

论坛揭秘未来“智慧”生活是啥样

作为2021中关村论坛主题“智慧·健康·碳中和”关键词之一,“智慧”不仅是论坛嘉宾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体现在论坛方方面面的重要特色,更是论坛着力推动的未来产业内涵和未来生活愿景。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论坛期间,手语数字人将及时播报论坛新闻信息,消杀机器人、导引机器人等在会场里提供新颖有趣的服务,行业大咖将探讨“智慧医疗”“智能+能源”等重要话题,共同倡议未来“智慧”生活愿景。

行业大咖共议人工智能发展前沿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智源研究院”)是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推动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2021年3月20日,智源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个超大规模信息智能模型“悟道1.0”;6月1日发布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模型“悟道2.0”。

由智源研究院承办的2021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同论坛”,将邀请行业大咖共议人工智能技术和行业发展前沿和趋势。

“悟道”大模型怎么“用起来”

应用场景是AI技术落地的关键因素,北京大力推动应用场景建设。

“在当前的智能时代,开放与合作已成为全球大势。北京人工智能学术、产业的发展也要秉持开放、协作的理念。”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唐杰介绍,在“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同论坛”上,将围绕“悟道”大模型怎么“用起来”发布两项成果。

推动AI赋能健康北京建设

在医疗健康领域,从可穿戴设备助力家庭健康管理,到“智慧医院”改变患者就医体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深刻改变了医疗模式,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一个创新活力的“智慧医疗”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2021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智慧医疗创新论坛”,将展望智慧医疗发展前景,推动数字、AI赋能健康北京建设,彰显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支撑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作用。

据了解,在“智慧医疗创新论坛”上,智慧健联体关键技术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将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等专家,将就发展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等话题展开交流探讨,为智慧医疗创新建言献策。(记者 程婕)

内存

2021中关村论坛看点

2021中关村论坛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年度主题,将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办。重点围绕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技术交易、配套活动等6大板块,设置各类活动60场,同时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

重要活动

9月24日晚上8点举办论坛的开幕式,将邀请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全球知名及行业领军企业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前,国家领导人还要巡馆。

会议论坛

9月25日上午9点举行论坛全体大会,颁发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有关奖项,邀请中外嘉宾进行主题演讲。同时,围绕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举办25场平行论坛。

展览展示

举办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设置综合馆等5个场馆,500余家中外企业将展示最新成果。

成果发布

论坛期间将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长寿命超导量子比特等一批重大创新研究成果。

前沿大赛

组织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聚焦医药健康等12个硬科技领域,报名参赛的项目达960余个,其中国际参赛队伍数量占到了30%。

技术交易

举办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包括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推介等15场活动,汇聚5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

配套活动

举办中关村创新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专场活动,促进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深化交流、增进了解、互惠合作。

疫情防控

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的举办模式,组委会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组,研究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下一步将根据国内外疫情的变化,完善防控策略,确保实现“零感染”。

“四个提升”

一是国际化。数百位外国科技部长、科学院院长,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跨国公司负责人将线上参会。二是高端化。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等全球顶级科学家,知名科研组织代表,还有全球知名的企业家和投资人齐聚论坛,共同探讨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一批尖端技术、前沿产品、权威报告,还有重磅发布,都将在论坛上依次亮相。三是专业化。邀请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学术机构的顶尖学者进行交流,开展专业、前沿和深度的探讨。四是平台化。论坛围绕科学、技术、产品、市场,发挥学术研讨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成果展示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的重要作用,促进学术交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