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纪录!这株“杂草”竟是守护我们饭碗的“法宝”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被称为人类自我救赎的“地球峰会”。6月11日,中国代表团和超150个国家共同签署了此次会议最重要的文件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序言中确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人类的共同关切事项,人类第一次缔结共同契约,尊重和保护地球上不同形态的生命。

生物物种接连消逝!1992年,超150个国家共同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

与地球46亿年漫长的演化进程相比,近乎一瞬间的人类文明,展现了征服者的强大力量。 

地质时期,一种鸟类要300年才灭绝,一种兽类要8000年才灭绝,而今天的物种灭绝速率要比自然的速率快1000倍以上。工业文明后,地球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速度比前五次更加迅猛。 在现代化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道踏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

十年画出超30000张植物卡片,45年编撰植物学巨著《中国植物志》 

中国植物学家吴征镒,为了搞清中国植物的种类,利用十年时间画了30000多张卡片,几乎记录了所有中国植物的名称、样貌和特点。 

依托吴征镒院士的这些卡片,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历经45年编撰完成了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长达5000多万字的植物学巨著《中国植物志》。 

2007年,在吴征镒院士的推动下,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云南昆明建成。吴征镒院士临终前嘱托学生:“种质资源库要面向全国、造福全人类,让所有有用植物大放异彩!”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拥有8个足球场大小的宏伟建筑物,深藏超过36000份中国野生植物种子,并备份来自世界22个国家近700份植物种子。

野外追寻20年,他定位出全国野生稻居群

2020年11月2日,湖南衡阳青竹村,一则新闻震撼了世界,水稻双季测产达到亩产1530.76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这一年,中国稻谷产量4237亿斤,为14亿人守护着粮食安全底线。而这让人骄傲的背后,有一个“秘密的法宝”。

20年多来,杨庆文一直带着研究小组在野外追寻一种杂草。这种杂草叫做野生稻,有改良种植水稻的超凡能力。但随着人类耕作区域不断扩张,从20世纪80年代起,野生稻自然居群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野生稻的基因很容易受种植水稻的影响,因此,杨庆文他们发现野生稻后,要规划出安全区域进行原生境保护。

杨庆文等还定位出全国所有野生稻居群的精准信息,向全国发布,使得这些资源能够被利用。分布在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七省区的23个极度濒危的野生稻居群,被列入中国生物资源维护计划,为水稻和人类的下一次互动留足了想象空间。 长江禁渔第一年,国家财政补偿超过200亿元

长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生活着超4300种水生生物,其中170种为长江特有。刚刚跨过人类第二个千年纪元,流域生物完整性指数就几乎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87岁高龄的曹文轩院士,从1955年就扎根在长江边,痛心于长江物种危机,他在2006年提出主张,推行长江流域全面休渔禁渔。但挡在“禁”字前面的,是沿江渔民世代维系的生计。 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战略总体布局,“美丽中国”这一极具诗意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7年1月1日,一则《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按下了长江流域禁渔的启动键。

渔民上岸,国家给补偿,并引导他们转业就业。2021年1月1日,长江全流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长江禁渔第一年,超过11万艘渔船停驶,近28万渔民上岸,国家财政补贴超过200亿元。

从零开始,消失的麋鹿重现,数量已超过8000头

世界珍稀动物麋鹿又名“四不像”,是原产于中国的特有物种,100多年前因战乱等原因,最后一个麋鹿种群在中国消失。1985年,英国将20头麋鹿送还中国。北京、江苏和湖北等地先后划立保护区进行野化放养,目前麋鹿种群数量已超过8000头。 

北京麋鹿苑饲养员程志斌和同事们麋鹿送到湖南洞庭湖,那里超过200头的野生麋鹿种群,这11头麋鹿将野化放养融入这个种群。这种方式可以促使麋鹿的遗传基因的交流,使麋鹿种群,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壮大。

近30年来,中国先后实施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系列专项保护行动,建立250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促进了300余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恢复与增长。

3集纪录片《共同的家园》

将于10月8日至10日

在央视综合频道22:30播出

央视新闻频道 财经频道 中文国际频道

次日重播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