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李德生:大熊猫为何成为中外交往“最佳使者”?

中新社成都5月31日电 题:大熊猫为何成为中外交往“最佳使者”?

——专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政府赠送美国两只大熊猫。两个月后,大熊猫“玲玲”“兴兴”抵达华盛顿,8000名美国民众冒雨接机,首月参观人数突破百万。

今年是中国大熊猫抵美50周年。大熊猫为何成为中外交往的“最佳使者”?“出使”国外的大熊猫境遇如何?多年来,大熊猫的中外往来与保护有着怎样的历程与成果?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深度解析。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大熊猫“玲玲”“兴兴”为何赴美?它们之后还有哪些大熊猫作为友谊使者前往美国?

李德生: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国将大熊猫“玲玲”“兴兴”赠送给美国,开启了中外大熊猫保护科研合作的新阶段。当年4月16日,这两只大熊猫抵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受到美国民众热烈欢迎,人们排着长队,只为一睹大熊猫的风采。

“玲玲”“兴兴”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相继去世,它们繁育过后代,但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大熊猫宝宝并没有存活下来。后来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再次向中国提出大熊猫赴美申请,于是2000年大熊猫“美香”“添添”从四川前往华盛顿国家动物园。

2002年1月,前往华盛顿国家动物园观赏“添添”和“美香”的美国民众络绎不绝。中新社记者 徐德金 摄

当时,中国大熊猫专家也一同前往,在照顾大熊猫之外,和美方专家一同探索大熊猫保护相关科研课题。“美香”“添添”2005年通过人工授精生下一只大熊猫宝宝,以中国五岳之首为其命名为“泰山”。

作为第一只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诞生并成长的大熊猫,“泰山”在美国可用“超级巨星”来形容。它的命名便吸引了22万美国民众参与投票,被视为“华盛顿最重要的居民”。按中美最初约定,“泰山”2周岁时就应被送回中国。但在美方强烈要求下,中国同意将“泰山”留美时间延长2年。为表庆祝,时任华盛顿市市长甚至将4月24日定为该市的“大熊猫日”。2009年延期结束时,经过美国民众再三挽留,中国又将“泰山”回国日期再次延长半年。

从美国归来的“泰山”。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2010年,“泰山”回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美国大熊猫粉丝还组织了大规模亲友团专程到中国为“泰山”送行。而后“泰山”每年生日,都有美国粉丝来到四川,或隔空送来生日祝福。

2010年3月9日,大熊猫“泰山”搬进卧龙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豹子山别墅区开始与公众见面。美国、英国、马来西亚的3位“泰山”铁杆粉丝来到四川帮助“泰山”搬新家。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新社记者:中美在大熊猫保护上开展了哪些科研合作?取得了什么成绩?

李德生:“泰山”诞生后,美方专家于2006年至2010年连续5年为“美香”进行人工授精。2012年8月以后,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先后派出十余批次的专家团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取经,同时中国也派专家前往美国指导和交流。通过中美专家共同努力,“美香”在2013年受孕并诞下健康幼崽,2020年又生下一只大熊猫幼仔,这时“美香”已22岁高龄,相当于人类七八十岁。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这只大熊猫幼仔发起了投票命名活动,5天时间吸引全球超过13万大熊猫粉丝投票,其中“小奇迹”得票最高,所以这只大熊猫幼仔就叫“小奇迹”。

2022年4月16日,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举行大熊猫抵美50周年庆祝活动。图为旅美大熊猫“美香”(左)与幼崽“小奇迹”分享写有“50”字样的冰冻水果蛋糕。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在美国圣迭戈动物园,中美也开展了大熊猫科研合作。1996年9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雄性大熊猫“石石”和雌性大熊猫“白云”飞抵美国圣迭戈动物园。

1999年春天,我赴美参加大熊猫繁殖工作,参与“白云”的人工繁殖和孕期管理。同年8月21日,“白云”生下一只大熊猫宝宝,并取名“华美”,寓意着中美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华美”是第一只在美国出生并存活下来的大熊猫,还是首只在国外出生后回到中国的大熊猫,其象征意义非同一般。

如今,在科研人员攻克圈养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及育幼存活难“三难”问题后,中国旅居海外的大熊猫数量有了可观提升。大熊猫“白云”在诞下“华美”之后,又陆续生下“美生”“苏琳”“珍珍”“云子”“小礼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母亲。其中,“美生”是第一只在美国通过自然交配诞生的大熊猫。

中新社记者:疫情给海外大熊猫带来了哪些影响、如何克服?当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还有哪些规划?

李德生:大熊猫主要食物来源是竹子,受疫情影响有些国家动物园在新鲜竹子供应方面出现困难,旅加大熊猫“大毛”“二顺”便是因此提前回到中国。

大熊猫在发情配种期、生产育幼期的科研相关工作往往需要中外科研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疫情期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专家组通过“云交流”“云指导”来解决相关科研技术难题。2020年,“美香”便是在中美双方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22岁高龄顺利产下“小奇迹”。2021年,首只在新加坡本土出生的大熊猫宝宝“叻(lè)叻”诞生时,我带领专家组成员24小时值班,不间断给予指导。

在中外专家共同努力下,2021年为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以来大熊猫海外产仔最多的一年,旅居马来西亚、日本、法国、新加坡、西班牙的大熊猫成功诞下8只幼仔,在外大熊猫达到69只。

数十年来,中国圈养大熊猫繁育实现了优生优育、优质稳定增长。截至目前,中国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经统计学预测,大熊猫圈养种群保持90%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可达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在大熊猫圈养种群安全管理、野化放归、野外引种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也实现了大熊猫科研成果的全球共享。

2022年1月24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21年出生的大熊猫宝宝亮相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大熊猫宝宝与工作人员玩耍。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目前,中国已建立67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形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网络体系,53.8%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6.8%的野生大熊猫种群被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总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将进一步提高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性和完整性,为大熊猫生存繁衍提供更好的栖息地生存环境。

在不断加强野外保护的同时,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于2003年启动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科研工作,建立了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技术体系。2017年,中心又启动了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科研试验,截至目前已通过野外引种成功产下5胎8仔。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琴心”“小核桃”在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放归大自然。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今后,中国大熊猫专家将在物种保护技术上进行更多新探索,推动圈养与野外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发展从早期追求数量增长,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中新社记者:大熊猫为何成为中外交往最佳使者?大熊猫保护等级降出濒危后,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有否改变?

李德生:大熊猫呆萌可爱、憨态可掬,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欢迎,是中国和外国友谊的使者和桥梁,推动了中外科研合作和人文交流。目前已有18个国家的22个动物园与中国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项目。同时,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也与数十家国内外保护研究机构和组织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

大熊猫作为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旗舰物种,在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世界自然基金会当时特别需要一个能够跨越人类语言和文化障碍的标志,容易被识别且令人印象深刻。大熊猫成为不二之选。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的大熊猫憨态可掬。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中国为大熊猫制定并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5个增长到67个,受保护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增长到258万公顷。调查显示,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已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大熊猫从“濒危”降级为“易危”,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大熊猫保护所做努力和积极成效,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大熊猫保护成绩的认可。

虽然受威胁程度下降,但大熊猫作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级没有下降,对大熊猫的保护力度没有下降,而是在持续加强。(完)

受访者简介:

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李德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多次赴美、俄、英、日等10余个国家指导或参与大熊猫合作与交流,主持或主研大熊猫人工繁育“三难”、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与野外引种、完善大熊猫疾病防控与救护体系等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