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4日电 (池梦蕊)从人大附中、北京二中扎堆落地到同仁医院主体南移至亦庄院区,从“科技馆之城”建在创新第一线到“亦庄学院”汇聚全球前沿新知,从企业线上业务随时办、线下业务就近办到百姓身边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多年来,北京经开区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聚焦服务保障区域高质量发展、完善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家门口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不断汇聚,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擦亮区域创新文化的“金名片”,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21年12月主体南移后,亦庄院区日均门急诊量由2020年11月的2643人次增至4960人次,增幅达87.7%。”去年,同仁医院正式完成主体南移,亦庄院区已经成为这所王牌医院的“主力”。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不断完善医疗基础设施软硬件补短板,除了优质资源加速落地外,公共卫生体系结构不断优化,推进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引进北京急救中心在经开区建立直属分中心今年即可投入使用;选址核心区60地块用于建设区疾控中心,组建100人的专职流调队伍,用好应急流调队员,建立公共卫生应急“预备役”队伍。
在百姓家门口,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十四五”期间将以一级医院的标准新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区域内两个街道以及路东区基层卫生职能,弥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不足。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将实现15分钟社区卫生健康服务圈覆盖率不小于90%,构建起“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级诊疗体系。“我们结合经开区产业园区及居住社区分布特点,调动社会资源新建、改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满足居民出行15分钟内可及服务的目标需求。”有关负责人透露。
记者获悉,北京经开区将构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卫生健康一体化连续服务体系,创新建设宜业、宜居、宜养、宜游环境,构建健康生产、健康生活、健康生态融合的“主动健康生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