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做笔 德国人雅克布记录中国60年之变

一甲子之间,黄浦江上的小木船变成了大型邮轮;火车上,列车员的着装变得新潮时尚;颐和园前留影青年们的笑容依旧灿烂......这是影集《1961-2021你好,中国》中的情景对比。

该影集的作者是出生于1995年的德国人雅克布·莫里茨·贝克。在2016至2019年四年的时间里,他曾多次前往中国,重走其曾外祖父坤托普博士打卡过的“中国之旅”,将相关景点的今昔对比照集纳成册。

影集于2021年以德语、英语、中文初次出版后,引发来自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瑞典等世界多国的中华文化爱好者关注。雅克布表示,这令他感到欣慰,可能计划对影集进行再版印刷。

近日,中新社记者联系到雅克布,听他讲述自己和曾外祖父与中国的缘分。

1961年,坤托普博士作为原民主德国医学卫生防疫专家,曾与两位同伴到中国进行学术交流。那趟旅程中,他们到访了天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佛山等地,在那里用彩色照片记录下了当时中国的模样。

在雅克布真正到中国前,他曾听外祖母提起过这一故事。但因彼时他对中国并无清晰认知,雅克布表示,自己对外祖母的讲述并未产生多大兴趣。

2015年,雅克布跟随柏林国立歌剧院合唱团到中国上海、南京参加了国际合唱节。偌大的城市、现代的火车、发达的科技、热情健谈的人们......印象深刻的经历,激发起雅克布想要了解中国的强烈渴望。自那以后,他开始接触中国文化,学习中文。

后来,当他在外祖母家中翻看起曾外祖父60年前拍摄的照片时,他清晰辨认出自己踏足过的几处地方。

“这突然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雅克布表示,中国变化太大了,他好奇自己到底还能辨认出老照片中的多少场景。借助网络搜索,经向朋友甚至无数的路人打听,他一点点拼凑起老照片中显示的位置信息。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很少见到彩色照片。我觉得曾外祖父拍摄的老照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雅克布萌生出将同一地方进行新旧对比,然后出版发表的想法,“这将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2016年到2019年间,雅克布利用多次到中国工作或学习的机会,抽时间重走曾外祖父走过的路,通过分析曾外祖父所拍摄的底片,如:日光角度、朝向、象征性建筑等,通过对比与参照,努力还原出老照片中60年后的场景。

虽然未曾与曾外祖父会面,但雅克布相信,2021年出版的影集使两人在某种意义上相遇,完成了一次属于他们的对话。

“真实的中国与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结合自身在中国旅行的经历,雅克布指出,德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大多出自媒体报道,多以片面视角聚焦政治议题,较少关注文化及社会层面。但实际上,过去6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变;即便在西部边陲山脚下生活的人们,很多也非常具有环保意识。“鉴于此,我真诚建议人们亲自到中国看看。”

今年恰逢德中建交50周年。雅克布表示,德中两国文化、意识形态不同,增进两国之间理解与互信,重要的是求同存异,携手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等。

“无论如何,我们共享同一个地球。面对全球性问题或分歧,不同国家需要坐在圆桌上,在相互尊重和克制的前提下,共同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雅克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