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乡村振兴,我们能做得更好”

这几天,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村活动室里,村里党员群众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大伙儿边收看二十大新闻报道,边热烈讨论着:如何推进村里经济发展多样化,延长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产业链条,促进村民增收,提高幸福指数……大家信心满满,干劲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村党委书记郭天林难掩激动之情,“看看我们村现在的发展,你绝对想象不到以前大家用‘山坡和尚头,土地随水流,有雨就成灾,无雨渴死牛’所形容的状况。”

记者随郭天林一同走在前南峪村主街道上,目之所及,房屋鳞次栉比、道路宽阔洁净、花坛枝繁叶茂,天然气、微田园、太阳能路灯是标配,处处洋溢着现代化美丽村庄的气息。

前南峪村位于邢台市西部太行山深山区。抗战时期,这里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所在地。村子里过去是荒山秃岭,人均6分田、7亩山地。197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57元,是有名的贫困村。20世纪60年代起,村党委带领全村的男女老少继承发扬抗大精神,植树造林、兴修水利、治理荒山。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郭天林向记者列举了一组数据:全村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8000多亩山场,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7%……

树多了,水清了,山绿了,如何让百姓口袋鼓起来?村党委又依托绿色资源和红色资源,走上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生态发展之路。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开发,挖掘内在价值,打造浆水镇“全域红”拓展的红色文化教育格局。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202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86亿元,集体纯收入2226万元,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

乡村振兴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98%以上的村民住上二层别墅,饮水、浇地全免费,交足秸秆免费用气。退休老人享受600元补贴,旧房改造补贴50%,每户每人每年集体补贴3200元生活费……

“党的二十大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也让我们心里更有底气。推动乡村振兴,我们还能做得更多,也能做得更好!”说罢,郭天林就匆匆往党员活动室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