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探讨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深刻改变着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正在书写怎样的崭新篇章?本期学术版对此进行探讨。

——编  者

对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学术圆桌)

张蕴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深刻影响了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对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

作为现代文明的核心特征,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在内的综合发展进程。尽管各国在现代化发展中互有关联,但现代化发展进程往往并不同步,推进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式也各不相同。作为人类共同的探索和实践,世界现代化进程呈现多样性特点。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可以借鉴先行者的成功经验,但照抄照搬鲜有成功者。只有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出适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才能平稳有力推进现代化。

近代以来,中国对实现现代化有着强烈的追求,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启了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驶入快车道。我们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方式,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叠加发展。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实践证明,不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坚持独立自主开辟现代化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启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锚定自己的现代化目标,立足本国国情就能够探索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科学回答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重大命题

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是一场深刻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先天性地包含着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这种以资本为驱动的现代化在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精神空虚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目标,既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局限性。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通过有效的减贫和扶贫政策举措,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逐步构建起全民共享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体系等。中国在实现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有序,并且不断提升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努力促进物质富足、精神富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如果现代化的成果不能惠及最大多数的人,或者造成人精神空虚,这样的现代化就走错了方向。这也正是人类当下遭遇的一些现代化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才有不竭的动力,现代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回顾世界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以传统工业化为主要推动力的现代化在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大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危机。一些国家未能处理好生产与生态关系带来的严重后果警示我们,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创造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把“绿色”写入新发展理念,把“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实实在在的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中国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其影响不仅仅限于自身,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摒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错误观念,处理好生产和生态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中国智慧。

(作者为山东大学教授)

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学术圆桌)

丰子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巨大转型,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新形态赓续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彰显社会主义文明的本质属性,凝结着现代文明的时代精华,具有集成性、融合性和创新性、创造性,展现了人类文明向上向前发展的光明前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中一点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将更加生机蓬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拓展人类文明发展路径。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是以资本主义为开端、以西方国家为主体,因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唯一的。但一些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到头来却并没有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后发性的,其发展的背景、起点、推进方式以及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等都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解决这些复杂矛盾和问题,没有现成答案,而要着眼于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赋予现代化鲜明的中国特色,探索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的成功实践,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也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走自己的路,并不是排斥借鉴别人的路,而是强调克服盲从,加强自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这样的成功探索,对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程都是新的推动和拓展。

丰富人类文明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国实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此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有创新创造,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比如,中国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理念,为人类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提高了人类文明程度。在现代化探索进程中,许多立足中国大地、着眼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创造具有深远意义。比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超越了以往单一强调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理论,为发展中国家摆脱有增长无发展的低度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再如,在经济发展史上,从来没有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成功结合的先例。我们党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创造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起富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这样的创新创造,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

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使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注入动力。中国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结合起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给参与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机会。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严重不利影响、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下降的严峻时刻,中国提出并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推进全球发展倡议,为彷徨于十字路口的全球发展事业注入希望和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在与世界各国的良性互动中推进,不断为世界发展提供机遇、贡献力量。

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类文明成果空前繁荣。但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叠加。面对全球性问题,有的国家将其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筑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高墙”;有的国家以冷战思维思考问题,试图用遏制、对抗的办法解决世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事实证明,这些思维和主张不仅行不通,还会将世界带入分裂对抗的危险境地。站在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面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为构建美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全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倡导命运与共、团结合作、多赢共赢,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注重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世界上的有识之士越发认识到,霸道强权从来不是一个文明走向强盛的必然选项,零和博弈、你输我赢也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出路;只有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人类文明才能永续繁荣。

深化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人类文明是随着人类交往的扩大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人类文明体系中,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交流交融,人类文明才能绵延不息、繁荣兴盛。如果封闭自己或者企图以“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改造同化其他文明,就会给自己、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灾难。历史上,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中不断发展。而今,中国式现代化也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推进和拓展,并以平等交流互鉴的方式丰富人类文明,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质,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指明不同文明的正确相处之道,深化人类对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类文明持续发展进步。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为人类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作出新贡献(学术圆桌)

曾 峻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等重大问题,阐明了在现代化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和主张,形成了全新的现代化理论,为人类对现代化理论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从根本方向、领导力量、发展道路、基本特征、根本价值到总体目标、战略步骤、重点任务、根本动力、推进路径、战略保障等,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形成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认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走出立足中国国情、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新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说明,资本主义不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制度选择。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得益彰……各个领域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创造,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性、开放性和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超越。

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鲜明的主体意识。人类历史表明,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之所以能够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就在于始终立足中国国情,坚持独立自主,并以兼收并蓄姿态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但反对照抄照搬,反对把其他国家的做法绝对化、教条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继续坚守独立自主的立场,弘扬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理论和话语的垄断,拓展人类对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从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时序看,西方国家现代化处于先发行列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一度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效仿的样板。与此相对应,基于西方实践建构起来、反映西方国家现代化规律的现代化理论被一些人奉为金科玉律。这种外部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支撑、内部以资本及其政治代理人为支撑的理论和话语垄断,导致一些人认为无论是现代化的标准还是实现路径都应模仿西方,从而陷入西方现代化理论和话语的迷思中,以致一些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其结果不仅没有实现现代化,还导致国家发展失序、社会动荡不安。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全新方向和图景,使人类对现代化问题有了崭新的认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形成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理论和话语的垄断,不断拓展和深化人类对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内涵拓展。人类对现代化标准、对现代性的理解应是与时俱进发展、面向各国开放的话语体系,不能把根据少数国家实践形成的认识固定化、绝对化。各国都可以根据自身现实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等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关于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丰富拓展人类对什么是现代化、评价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的认识。比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现代化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增强等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为破解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两极分化等难题指明了方向。

道路拓展。现代化道路是多元多样的,各国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各自情况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大地上内生性演化而来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的紧密结合,具有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彰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烈追求,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博采众长,并运用审慎鉴别、区别对待的科学方法,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对人类现代化有益经验的为我所用。

方式拓展。展现现代性及其蕴含的共同价值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追求。它们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各国实践中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民主,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人民期待,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丰富拓展了人类政治文明。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02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