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服务业拿什么留住年轻人

养老服务业拿什么留住年轻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内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日前采访了全国多所中职、高职院校及社会兴办、政府兴办的养老机构后发现,养老服务行业急需一批专业人才,而一些职业发展的瓶颈,成为阻挡高素质青年人才进入该领域的重要问题。

上海95后养老护理员“落户”,院长仍担忧其跳槽

出生于1996年的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员王程,最近成为上海“养老护理员之光”,他几乎被所有主流媒体都采访了一遍。

今年8月,他成为首个成功落户上海的养老护理员。他的成功落户,成为上海引入养老护理人才的决心象征。

王程在上海没有买房,所以户口落在上海市杨浦区的社区公共户上,他所供职的福利院,则为他提供免费的住宿。

杨浦社会福利院院长乔毅皓告诉记者,如果王程近期有成立小家庭的打算,福利院可以腾出一套独立小屋供其夫妻居住,“我们也想要留下这批年轻人。”

随着杨浦区民政局护理人才政策落地,以及市、区人社局人才引进政策的升级优化,王程落户全程都是自行申报。

乔毅皓告诉记者,即便已经解决了王程的落户问题,但福利院仍没有把握留下像他这样的人才。

“养老服务行业亟须有生力量的加入。落户只是留住他们的一个因素,我们还要想办法把年轻人留在这个行业。”乔毅皓介绍,目前有两大因素阻碍青年群体加入养老行业:一是收入低、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内容繁重、易受气受委屈等;二是职业上升路径不明晰。

“职称晋升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一部分年轻人的发展。有的人即使毕业入行了,过不了几年也会抽身离开。”乔毅皓说,要想让年轻人留在养老行业,一要保持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二要多为年轻人提供培训“充电”的机会,三要下放权力让年轻人在该领域施展才华。

王程曾在杨浦社会福利院专护区域工作过,那里住着的都是躺在病床上的失能老人。他一个人负责6名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他一早要给老人们刷牙、洗脸、擦身体、穿衣服,还要为他们准备早餐。每一个老人家属对早餐的要求都不一样,有的要喝营养奶粉、有的要把麦片打碎了搅拌、有的要吃营养品。6个老人中,通常有3个人无法自己进食,王程要挨个给他们喂饭。一天24个小时,他每间隔2个小时就要给老人们翻身,以防止他们因为长期坐卧产生褥疮。

服务完老人,就该打扫房间了。王程要负责按照标准对房间进行消毒,为老人清洗坐便器、坐便池。忙活到上午10点半,他又要开始为老人准备午餐。

“真的非常辛苦。别说90后年轻人,就算是‘4050人员’(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劳动者),也很难坚持下来。”王程说。

专科生大一即被“抢订”,养老交叉学科受欢迎

养老服务专业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受报考者欢迎、越来越被企业机构青睐的局面。

以王程所在的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2000年设立至今,已经从一个第一志愿报考率只有不到10%、每年只招一个班约30名学生的专业,变成了第一志愿报考率超过80%、录取分数线超二本线、每年招收4个班级的热门专业。

即便在扩招情况下,养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仍然供不应求。

“像王程一样,大部分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已经被企业、机构、政府部门抢订了。”湖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黄岩松介绍,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设要求,学校去年已经把专业改名为“智慧健康养老”,学生除了要学习基本的老人护理、活动策划、养老机构管理、老年医学等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以应对未来智慧养老的行业发展需要。

为此,学校还建设了养老专业的学科群,包含计算机、医学、护理等多个相关专业。“进行复合人才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培养一名养老护理员。”黄岩松说。

因此,养老专业也被并入到该校的医学院,而其他专业如商科、管理科中的不少学生,也会选修养老行业课程。

上海、浙江是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养老专业的“订单大户”。其中,上海浦东新区民政局已经与该专业建立了10余年的订单培养合作,杨浦区近年来也成了该校的“订单大户”。

黄岩松介绍,浦东目前七八十个养老机构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养老院院长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我们连续10多年,每年输送二三十个学生给浦东。”

近年来,黄岩松明显感受到养老行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我们这个专业原来是著名的‘调剂专业’,我2002年到校工作就负责这个专业,想方设法打感情牌,把学生留在这个专业,还要从别的专业挖同学过来读。”但近10年,黄岩松明显感到养老专业的“崛起”,“2015年王程入校时他的分数高出二本线6分,当时是非常优秀的生源了;而现在我们的学生普遍都要有二本线以上的分数,才考得进来。”

这所学校养老专业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上海订单生”,毕业后要到上海工作。“薪水不高,每月到手四五千元,但管吃管住,在上海还能生活。现在还有机会落户,我觉得还可以。”王程说。

民营机构为留人给管理岗,公办机构尚缺晋升通道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副院长、上海健康医学院援琼干部陈荣凤对近年来健康照护类人才的“需求热潮”感受强烈。

以海南省为例,该省把大健康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后,省内急缺护理类人才,因此2020年,由省卫健委出面与上海健康医学院共建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专门培养相关人才。

陈荣凤也由此成为一名援琼干部。她告诉记者,我国目前的“养老护理员”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难以满足行业需求。从数量上来看,仍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从质量上看,“养老护理”目前的服务水平仍停留在日常照护层面,专业性不足。

“我们的护理员照护老人,有点流水线、机械化操作,无法给老人提供一对一的个案定制服务。”陈荣凤介绍,专业的养老护理员要先懂得如何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再给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糖尿病老人的护理为例,专业人士会为老人定制详细的饮食计划,具体到每天吃什么,每样食物的进食顺序、比例等,还要结合老人的饮食偏好。不仅如此,专业人士还要对老人进行健康教育,让老人达到“知、信、行统一”;而不是简单一句话告诉老人“你要少吃甜品和水果”。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健康与社会关怀学院副院长杨蕾在大健康领域深耕多年。她告诉记者,尽管目前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都很支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但愿意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的年轻人仍不算多,“都知道缺人,但确实也有职业发展瓶颈”。

杨蕾介绍,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员收入低、缺少专业晋升通道。相比那些毕业后去三甲医院做护工的学生,养老机构内工作的学生收入要少一半左右。

“去知名三甲医院做临床护工,毕业2-3年后月收入可以达到税后约1.7万元;而在养老机构可能过不了万元。”杨蕾介绍,除了薪资,职业技术能力提升也是一大壁垒。临床护工可以走卫生系统的技术成长路线,而养老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员,却没法走民政系统的技术成长路线。

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一般分为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工勤3个方向的岗位,其中专业技术类岗位多由医生、护士担任,行政管理岗则是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天下”,养老护理员多数只能走工勤岗,“与‘4050再就业人员’一起做工勤岗,年轻人总不是太乐意。”

她介绍,目前学校毕业生大多更愿意去民营养老机构工作,这些机构“留人用人”意识强烈,往往能给专业人才提供更快的晋升通道,“工作一两年,可以给到楼面主管这样的岗位”。

杨蕾认为,要为养老行业引入专业的青年护理人才,打通人才发展晋升通道,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