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赵家营村,有事好商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襄阳日报社、襄阳广播电视台及全市各县级融媒体中心今起联合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策划——“学报告走基层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系列报道,邀请基层党组织书记结合各地实际学报告、谈认识,说体会。集中宣传全市各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成效,展示当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行动和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学报告走基层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聚焦南漳县赵家营村

↓↓↓

南漳县赵家营村:群策群力建设美好家园

“喜庆党的二十大,看看家乡新变化。高铁高速穿城跨,幸福乡村美如画……”11月1日,一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文艺演出,在南漳县武安镇赵家营村安置小区上演,吸引了三四十名村民前来观看,现场欢笑声、叫好声响成一片。

村民程勇由衷地感慨道:要说家乡新变化,赵家营村的变化最大,晾衣服有了“标配”的晾衣杆,小花园变身小菜园,拖拉机有了集中停放点,村民的房前屋后变得更整洁、更清爽了!汉江网视,赞51这些变化,还得从一间小小的“议事室”说起。

近年来,赵家营村陆续征收土地,为兴发集团、川发龙蟒等重点企业入驻南漳、重点项目落地做了有力支撑。村民们搬进安置小区后,农具被放置在一边“吃灰”,新鲜的蔬菜瓜果成了农家的“稀有品”。村民生活出现反差,由此带来的问题怎么办?一个个“小问题”搁置不管,就会逐渐发酵成“大矛盾”。

“以往村民反映问题,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村干部当个中间人,两头受挤。”这让赵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杨传平非常着急。

村民程勇今年55岁,为人勤劳、办事公正、待人宽厚,很受村民敬重,以往村民有什么矛盾都爱请他评理调解。久而久之,大伙没事都喜欢到他家聊天谈事。

“在村委会办公室,村民们都很拘束,可以在村民家中建一个议事室,让村民都参与村里的建设。”杨传平脑海里有了这个想法,随即与程勇商量,双方达成共识。

杨传平说,自从有了群众议事室,有问题大家一起坐下来协商,这样都心服口服。


11月1日拍摄的武安镇赵家营村。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晾衣杆“晒”出好日子

11月2日,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纷纷将厚衣物拿到门前的晾衣杆上晾晒。“自从安装晾衣杆,我们晾晒衣物既方便地方又大,太好了!”说起村里面统一安装的晾衣杆,大家都赞不绝口。

“自从搬进安置小区,我们家晾晒衣物可费劲了,在门前的景观树上或者电线杆上搭根竹竿或绑根绳子,太不方便了。”今年7月,在村里议事室,村民周家石说出自己的烦恼。

“是呀!我看村里好几户都是在电线杆中间架了根晾衣杆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得想办法解决!”好几户村民连声附和。

“要不在村里建个公共晾衣杆?”“建在哪里,要是离我家太远,收衣服晾衣服不方便……”大家讨论着。

“我觉得可以在每户门前统一安装一根晾衣杆,方便实用、不占地方。”周家石建议道。

“这个主意好,我同意……”

“只要大家伙愿意,事情就好办!”第二天,村里召集村民代表商议讨论后,最终向厂家订制了一批晾衣杆,所需费用大约每户100元,村民只用出60元,村里补贴40元,大家都表示愿意。

“晾衣杆到了!”几天后,随着一声吆喝,不少村民前来帮忙卸载,在群众和安装工人的努力下,从村头到村尾,经过半个月的施工,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新的晾衣杆。以往乱搭乱建的情况不见了,村民们爱护环境的自觉性提高了。


11月1日,南漳县武安镇赵家营村安置小区召开议事会,村干部和村民一起议事。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小菜园“种”出幸福感

“每天做饭前,随手从房前的菜园摘点白菜、茼蒿,就能炒盘好吃的时令蔬菜,省钱又省力。”11月3日,看着门前菜园子里的青菜、菠菜、小葱等蔬菜长势喜人,村民刘金虎开心地告诉记者。

两个月前,刘金虎等村民的菜园还是长满荒草的绿化带。9月初的一天,在议事室里,刘金虎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住在农村,房前屋后却到处是绿化带、到处是荒草,想吃青菜还得出去买,能不能将绿化带改成菜园呀?”大部分村民表示赞同。

“规划好的绿化带怎么能说改就改呢?”有个别村民持不同意见。

村民赵家艮说,门口的绿化带看起来美观,但不实用,不符合农村实际,如果能种些蔬菜,既解决了村民的吃菜问题,也不会破坏现成的环境。

这点醒了杨传平:乡村建设得好不好、美不美,村民最有发言权。

议难事、解难题,更要听民意。最后,经过村民代表举手表决,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这项提议,“小菜园开垦”计划开始实施。

想法来自村民,全过程由村民参与,效果好不好也是大伙说了算。

一夜之间,安置区有245户居民房前屋后的绿化带不见了,全部变身成了小菜园,规范、有序种植蔬果,不仅能保障日常所需,还能就此将农产品销售出去,充实“钱袋子”。


11月1日,在南漳县武安镇赵家营村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大型农机具集中停放点基建部分终于完成了,工人们正在加速搭建敞篷。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农机具“安”上了新家

赵家营村安置小区的村民,全部是搬迁户。搬进来以后,村民们种地用的拖拉机、插秧机、三轮车等农机具停放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每个村民。

“村里让我把家门口的棚子拆了,可是我的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放在哪?”8月12日,在议事室,谢锐无奈地说着心中烦心事。原来,为解决家里农耕具摆放问题,谢锐在自己家门前搭建了一个棚子,村里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时,提醒他的棚子影响村容村貌,需要拆除。

搭棚子不好看,家里又摆放不下,停放在村道上影响交通……这让村里不少人烦恼不已。

“就近建一个集中停放点吧,这样大家使用、停放都方便。”有村民建议道,大家纷纷赞同。

“这个想法好,可是钱怎么办?地址选在哪里?”杨传平说。

“修停放点是好事,修好了我们都能用,我愿意捐点钱支持建设。”

“我也愿意……”在场群众纷纷表示支持。

有了群众的支持,村委会便向赵家营村安置区的村民发出一份《关于支持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建设试点村》的倡议书,号召居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为家园建设贡献力量。

倡议书一经发出,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乡贤能人沈朝易捐款1万元,村民丁见才将家里沙堆、水泥捐赠出来;建设场地上,搬砖的、拉土的、和水泥的……村民们自发前来帮忙。

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大型农机具集中停放点基建部分终于完成了,工人们正在加速搭建顶篷,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农机具集中停放点建成后,可容纳150个车位,将居民农业生产需求和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机具无序停放造成的环境脏乱差问题。

基层党组织书记谈

南漳县武安镇党委书记陈运前:打造新时代城乡治理新格局

武安镇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实践活动,以赵家营村安置小区为试点,通过设立“议事室”“红色屋场”等,搭建群众协商议事平台,明确“群众以投工投劳、出钱出智、土地让利等形式参与一点,乡贤能人帮一点,社会力量助一点,材料就地取一点,政府和村集体补一点”等“五个一点”的办法,有效地拓宽了共建渠道;通过充分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先后解决群众身边“大小事”20余件。

下一步,武安镇将坚持群众为主体,以解决群众问题、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办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为切入点,发动群众“一起干”,把“你和我”变成“我们”,实现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新格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实处。

赵家营村党支部书记杨传平:让更多群众参与试点建设

赵家营村将结合群众反馈的共性问题,认真反思谋划,进一步加强对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不断完善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村规民约,持续做大做实“农机具集中存放点”“教学点手工作品展”“研学基地”“红色书屋”“红领巾”耕读乐园等一批特色成果,尤其是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试点活动创建全过程有效结合、有机融合,做到从实际行动上全方位地学习领会践行。同时继续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提炼赵家营村特色文化,打造经验典型,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到试点建设中来。

同时,坚持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与园区企业深入交流合作,持续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推进“支部+党员+企业+群众”多方联动,实现效益多元化,努力形成组织创业、企业稳业、村民安业的共赢局面,促进本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记者手记

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朱贤 彭月娇

连日来,一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建设大美“金南漳”行动,在荆山大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南漳县武安镇赵家营村“群众议事室”,这个共同缔造的乡村样板应运而生,成了基层社情民意收集点、矛盾纠纷化解点、共谋共建共治共管的发力点。

打造乡村“共同缔造”样板,一切依靠群众。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变“我与你”为“我们”,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改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通过议事室构建起与村民之间的“交流台”,搭建起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了解百姓所思所想,倾听百姓心声,准确地开展工作,从而获得百姓认同。

打造乡村“共同缔造”样板,从房前屋后环境改造入手,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干得了、做得好,摒弃贪大求洋、华而不实的花园工程、面子工程。在缔造主体上,注重尊重人民群体的比较优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钱无力的出点子,特别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切和群众商量着办,一切互谅互让着办,让“共同缔造”这个法宝发挥出强大力量。

打造乡村“共同缔造”样板,一切为了群众。建设美丽乡村,抓好共同缔造,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落脚点和归宿。赵家营村通过建设农机具集中存放点、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等,更好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让群众在美好环境中过上好生活,以实际成效温暖了民心、赢得民心。

《襄阳日报》11.7 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