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湖北)县域经济高峰论坛今天(8月23日)在湖北宜都举行,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强县域经济》的致辞。
全文如下:
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强县域经济
——在首届中国(湖北)县域经济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郑庆东
(2022年8月23日)
处暑已至,酷暑未消。在这个火热的日子里,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湖北)县域经济高峰论坛在这里举办。首先,我谨代表经济日报社,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这为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郡县治,天下安。作为融城乡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不仅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区域不平衡、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也比较明显。如果把全国比作一张网,近3000个县级行政单位就像这张网上的纽结。我们要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首先,要聚焦特色,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省域经济要强,县域必须强;县域经济要强,县城必须强。县城对新型城镇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强做优县域经济,关键是顺应县城发展规律,研判人口流动趋势,既重点发展有条件的县城,又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应发挥县城比较优势,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
其次,要拓展空间,促进要素在县域内动态循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让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在县域内动态循环起来,让产加销、农文旅在县域内无缝对接,以农业农村资源为基础做好“接二连三”这篇大文章。在探索发展县域新产业新业态的过程中,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质量,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度融入产业链,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实现健康可持续。
第三,要强化统筹,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今后一段时期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也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要抓机遇、补短板,加快形成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建管格局,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夯实基础支撑。要强优势、惠民生,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济日报是最早提出县域经济概念的媒体,上世纪90年代率先在全国叫响县域经济,集团还拥有全国唯一一家专注县域经济发展的子报《中国县域经济报》,这些年来我们持续对县域经济进行深入报道。我们关注到,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湖北省委今年6月提出,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各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和鲜活案例。今天,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宜都举办这个论坛,目的就是要集大家智慧,共同为推动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