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襄阳 | 老河口: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补短板 村民生活更幸福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襄阳老河口市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治理,全市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广大农村呈现出环境美、产业旺、乡风新的喜人景象。10月14日,老河口市获评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2022年100家国家乡村振兴创建示范县,成为湖北省4个示范县之一。

虽然这天是星期日,但是医生蔺越峰还是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王府洲的八一村“健康小屋”就诊。

襄阳老河口市酂阳街道八一村“健康小屋”医生 蔺越峰:“今天已经看了三个病人,都是一些咳嗽、头疼等之类的小毛病,在我这里抓点药,打两天针就好了。”

襄阳老河口市酂阳街道八一村村民 露秀芳:“原来看病要走很远,现在村里有了“健康小屋”,有个头痛脑热,来这里看病很方便,医生还能上门给行动不便的老年看病。”

王府洲是汉江里的一个岛洲,共有4个村,5000多居民。岛上唯一一个卫生室设在岛中央,4个村医都集中在这里上班。离卫生室最远的是八一村,村民们看病要走6里路。今年9月,“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有村民提出虽然村里人少,不够开办村卫生室的条件,但是能不能办个“健康小屋”,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轮流派医生驻村,既能给村民看病,也能方便游客就诊。村民的提议,立即得到村党支部的响应。

襄阳老河口市酂阳街道八一村党支部书记 邓小红:“我们积极向街道办事处汇报,得到上级的支持,落实了医生,我们发动群众将原有的闲置房屋装饰一新,改造成健康小屋。”

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又一个问题反映到八一村村“两委”。村口的一片荒滩地因为长期没有耕种,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给前来村里游玩的游客带来不好的“第一观感”。为此,村“两委”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决定把这片地建成共享农场,游客可以在这里租地种菜、种花,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办野炊、儿童游乐等项目。

游客 邵娥:“这个共享农场项目很好,我打算租几块地,和家人一起种白菜、萝卜、山药等时令蔬菜,不施化肥农药,全部使用有机肥,既吃得放心,一家人又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

王府洲是远近闻名的蔬菜洲,怎样将大量的蔬菜水果及农产品销售出去?过去,村民只是开着农用车将菜拉到城里卖,或者在家坐等外地菜贩前来收购,经常出现因为销售不及时菜烂在地里的情况。于是,有村民提出,尽快建立蔬菜交易市场,建设储存保鲜冷库。八一村党支部联合其它几个村向上申请项目资金,利用村里的闲置地很快建起了蔬菜大市场。

襄阳老河口市酂阳街道八一村蔬菜大市场负责人 曾凡喜:“现在是淡季,只有萝卜、白菜、红薯等蔬菜,每天能销售2万斤,夏秋旺季的时候,一天能销售5万斤,周边及省外都来拉菜。”

强根本 村民口袋更富裕

乡村振兴的根本在于产业。产业兴,才能将外出务工的村民吸引回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产业兴,村庄才不会成为“空壳村”;产业兴,才能让农民更富裕。

他叫舒伟,是老河口市薛集镇天明齐村人。2006年从部队退役后,在广东从事钓鱼运动的赛事筹划工作。也正是这个工作,让他对渔业生产经营有了一些了解,从而萌发回乡创业,发展水产养殖的念头。

襄阳老河口市汉江潮农业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舒伟:“2015年我刚回来的时候,我就租了300亩水面,开始养殖四大家鱼,后来等到2018年我开始转型,养殖鲈鱼、翘嘴鱼,还有黄颡鱼,由于这些鱼价格比较高,但它那个养殖技术也高,当时由于经验缺乏,就损失了100多万。”

惨重的损失对舒伟是个重大打击,但是,不服输的性格使他很快振作起来。他走出家门学习其他水产养殖户的经验。

襄阳老河口市汉江潮农业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舒伟:“你看像现在这种鱼类容易出现的烂尾、烂身,包括一些寄生虫病,基本上我都能解决。今年我们的鱼塘面积可以扩展到1000亩,预计销售收入能达3500万元。”

为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舒伟的合作社给农户提供鱼苗和技术指导,统一回购成鱼,每年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襄阳老河口市薛集镇村民 屈仁学:“我家有15亩水塘,加入汉江潮合作社以来,边打工边学习养殖技术,亩产翻倍,今年的年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

在老河口市,除了有像舒伟这样的野外养鱼,还有工厂式的大棚养鱼。

襄阳老河口市顺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靳志领:“上个月是销售旺季,我们36个高位池基本上都售完了,卖了28万公斤。这是剩下的一点,到明年开春的时候,我们再投放鱼苗。”

靳志领是老河口市仙人渡镇靳家湾村人,年轻时随村里人到广东打工,后来自己成立了房地产公司。2020年9月,他携带全部家产回到家乡成立了顺业水产有限公司,决定大棚养殖鲈鱼。

襄阳老河口市顺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靳志领:“大棚高位池养鲈鱼在广东很普遍,它除了不受水面限制以外,最重要的是循环养殖、生态环保,不会对周边农田产生污染。”

老河口顺业水产有限公司占地131亩,它由蓄水池、沉淀池、净化池、藕池和温室大棚组成。温室大棚共有成鱼养殖池36个、育苗池11个,实行工厂控制化养殖和管理。

襄阳老河口市顺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 靳志领:“下一步我们将建设高密度流水槽网箱养殖,节省土地资源和劳动成本、提高鱼产品产量,建成后 每年出鱼量将达到40万公斤,同时还能带动周边农民就业。”

育乡风 村民精神更富足

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美农民富,而且要乡风文明,农民精神充实。老河口市坚持“两手抓”,一些乡村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在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的村民活动室,村民们坐在一起,正在观看本村翟花玲用快板宣讲二十大。

“国家复兴有希望,二十大谱写新篇章。”

襄阳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村民 翟花玲:“乡村振兴写进了二十大报告,对我们农村农民来说是件好事,我很激动,编成快板,想给村民鼓鼓劲。”

襄阳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村民 鲁兰芳:“我觉得特别亲切,二十大报告说出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是特别好。”

李河村村民大多数姓李,传说其祖上从老子的家乡河南迁徙而来。李河村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信奉“日出把锄,日入开卷”,有“书香李河”的美誉。走进村庄,浓浓的文化味扑面而来。

襄阳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党支部书记 李金利:“这里是伯阳书院旧址,就是纪念老子的。现在把它改造成村史馆,除了展出李河村的历史文字和照片,还镌刻有李氏家训,就是三句话,‘惟读书可以使人敬,惟至诚可以使人感,惟耕田可以不求人’,这些好的传统我们要让年轻人去传承。”

在李河村史馆附近,几条纵横交错的街巷的墙上,刻有从老河口市到襄阳市到湖北省乃至到全国的知名作家的画像,李河村是老河口市作家协会创作基地,同时也老河口市旅游摄影协会基地。

襄阳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党支部书记 李金利:“经常有作家、摄影家、书法家、画家来我们村举办活动,教村民和学生练字、画画、拍照片和视频,陶冶了村民的精神(情操),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爱学习的人多了。”

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增加村民科技知识,李河村还建立了数字书屋,村民只要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小程序就可以免费看各种图书,村民学以致用,收获满满。

襄阳老河口市孟楼镇李河村村民 李满义:“过去我对种植软籽石榴不懂,通过数字农家书屋,很快掌握了种植技术,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修枝,我都学会了。”

如今,李河村许多村民学会了种植从突尼斯引进的软籽石榴,全村种植面积达200亩。此外,通过学习,村民还学会种植山桐树和中药材,办起了古法酿酒厂。预计今年户平增收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

把全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老河口近年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全市生猪产业链、牛羊产业链、淡水产品产业链、水果产业链等“四大农业产业链”快速推进;通过开展基础实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两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整体提升。老河口还涌现出20个“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文明村、6个省级文明村。未来,老河口市还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实现由点美向线美面美拓展、由颜值向品质气质提升,确保老河口市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