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旅观察:文物保护如何体现“人民至上”?

刚开放的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网红。

它是中国唯一一处集皇家宫苑和江南园林于一体的遗址,是可观、可赏、可游、可品的宋韵文化体验点。

但鲜为人知的是,其所在的地块十多年前曾是房地产出让项目。最后地块的拍卖被撤销,转为保护展示项目,成为宋韵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也造就了文物保护的经典案例。鱼和熊掌的兼得,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也离不开包括学界和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努力呼吁。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杭州历史文化研究和保护,其280多名成员大多是历史文化专家,其中教授头衔的有20多名。

在德寿宫地块被拍卖之初,研究会专家多次联名致信杭州市委市政府,以翔实的史料佐证、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据史力争,强烈要求暂停德寿宫所在土地出让项目,并给予遗址保护。

他们呼吁,要确定德寿宫遗址的四至红线范围及遗址保护范围,要求在红线范围内不得新建房屋,甚至规划了初期德寿宫遗址公园方案。在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之时,他们又集体呈上《十点建议》,供与杭州市政府参考。

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会长华雨农说,多年来在南宋皇城(包括德寿宫)遗址保护中,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不仅仅是鼓与呼,还提供学术研究成果供政府决策参考,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力争文物遗址得到更好的保护。

为德寿宫保护奔走的,还有媒体。当时中新网发布稿件《杭州“帝王”地块即将上市出让赵构秦桧曾住》,央视的报道,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德寿宫的保护赢得了公众舆论支持。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主任、教授王诗宗认为,德寿宫遗址保护项目持续十余年,背后是百姓与政府的双向持续互动。这恰恰体现了杭州市政府的审慎、主动获取民意的作风。“在治理中强调老百姓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让政府决策更为明智。”

其实,文物保护善于依靠社会力量的,不止德寿宫。

这些年浙江省文物系统评选的“最美文物守望者”中,就有不少来自民间的业余文物保护者。浙江三门、嵊州等地还开展“巾帼护宝队”试点,涌现出“护宝家园卫队”“企业家护宝队”“桥长制”等文物安全监管新模式。

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也不仅仅是“护宝”。

浙江有文物保护点近4万处,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但毕竟人力和资金有限,很多时候往往分身乏术、捉襟见肘。

如今的德寿宫虽然更多承载着宋韵文化展示功能,但据杭州市上城区文旅局副局长、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馆长施云姝介绍,未来的德寿宫还将引进第三方力量进行运营与开发,更多的文创产品和文旅融合项目将在后期进行呈现。

施云姝所构想的,正是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做的。

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考古遗址公园,拥有安吉古城遗址、八亩墩与九亩墩等王陵级大墓。

安吉县古城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柯安顺说,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模式是政府主导、社会投资、专家把关,即遗址公园的产权归政府,政府主导编制了大遗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遗址公园规划;所有建设和运营都由浙江绿郡公司负责;邀请文博专家担任顾问。

该模式的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而且还能在文物保护利用领域引入先进管理人才、市场经验和竞争机制,为文物、遗址保护利用注入活力。

在作者看来,这些案例,也给文物工作以启示:文物保护利用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而应善于倾听民众的声音,善用社会力量,这也是“人民至上”的体现。(严格 谢盼盼 童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