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纷飞时 冬至日舒长

图①:2021年大雪节气前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韩屯村雾凇岛景区出现雾凇景观。

  肖学平摄(人民视觉)

  图②:2021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雅鲁河湿地冰河景色。

  韩颖群摄(人民视觉)

  图③:近年来,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主城区百万亩生态圈及环城防护林带建设。如今,区域内土地全面绿化,城市处处风光旖旎。图为白雪覆盖下的榆林市榆溪河滨公园。

  延杨红摄(人民视觉)

大雪

公历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度的时候,冬天的第三个节气—大雪,如期而来。

“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小雪、大雪之小大,并非形容降雪之多寡,而是形容积雪之有无。小雪时,雪随下随融,而到了大雪时,雪随下随积。“风后暖,雪后寒”,伴随大雪而来的是气温的持续下降,此时,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庭霰今朝落

大雪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这个时节,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大雪时节,我国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零摄氏度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已是大雪纷飞的景象。而在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华南地区更是草木葱茏。

松间敲玉花

大雪时节,银装素裹,人们走出户外,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在积雪深厚的地区,溜冰滑雪正当其时。而大自然“创作”的雾凇美景,与人类的雪雕冰雕,为冬天点染了梦幻的色彩。

“竹上松间敲玉花,最宜石鼎荐灵芽。”听雪敲竹、煮雪烹茶,是旧时文人独有的浪漫——自携茶灶,雅集山林,敲落竹上松间的积雪用以煮茶,只见那茶汤透亮,香气细腻,着实叫人艳羡。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咸”是许多人冬日里最熟悉的味道。在许多地方,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腌制的“咸货”挂在屋檐的阳光下晾晒,也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应知兆有年

大雪节气后,华北地区的冬小麦进入休眠状态,麦田管理以保苗为主。在此期间,农民们往往会抓住田间农活较少的时机,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积肥造肥、处理秸秆、消灭越冬害虫等。

大雪前后,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小麦、油菜等仍在缓慢生长,华南、西南地区的小麦则进入分蘖(niè)期,此时更要加强增温保墒、清沟排水、追施腊肥等田间管理工作,为安全越冬和来春生长做好准备。

“喜见飘零雪,应知兆有年。”时至大雪,片片鹅毛,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大地,带来一冬的滋养,孕育来年的希望。

冬至

公历每年12月22日前后,冬至来临。此时“冰益壮,地始坼”,太阳行至黄经270度,正是隆冬时节。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之后,白昼渐长,所以“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早在新石器时期,我国先民已经测定出冬至,并在商周时期用文字记载下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定并记录下来的节气之一。

天时转日长

“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冬至时节,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小,但气温还不算是最低。此后寒气将不断积累,加上西伯利亚寒潮的降温作用,所以冬至后的小寒、大寒时节气温将更低。

冬至日后,尽管日照开始增加,但地表吸收的热量仍然小于散失的热量,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会继续下降,我国大部分地区这时候也开始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普遍在零摄氏度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8摄氏度。除我国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所以有“冬至不过不冷”的说法。直到小寒或大寒时节,当热量收支达到平衡之后,气温才能走出低谷。

窗间九九图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我国民间有“冬至数九”的习俗,就是从冬至日数起(也有的从冬至日的第二天数起),每九天算做一九,一共九个九,前后八十一天。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歌词也就有些区别。

到了明清时期,“画九”“写九”的习俗在士绅阶层颇为流行,使“数九”反映的暖长寒消之气候更加形象化,这便是“九九消寒图”。有的是用书法笔下生春,有的是以丹青点染红梅,人们希望以这种雅致和闲适的方式,度过漫长的冬季,直到冰消寒散,春色满园。

阳生春又来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冬至过后,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祥的好日子,值得庆贺。对于中医养生来说,“阳气初生”的冬至也是重要的节气。

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寒冷的季节,在起居方面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物,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以利于血液流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适当进行御寒锻炼,例如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

“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预示着冬日已深,也呼唤着初春的到来,且让我们暂停匆忙的脚步,回望一年的收获与精彩,憧憬来年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