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防疫举措调整、市场需求回温,公司的业务正在有起色。但现金流上却捉襟见肘了,项目进度款、员工发工资都成了问题。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银行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这笔钱太重要了。”看着车间内恢复作业的生产线,重庆高新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区在提升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的同时,随着市场金融服务需求的回升,一系列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的举措正在加速落地,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银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受访者供图
加大政策顶层设计力度 满足市场复工复产资金需求
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靠前发力,近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行业群体的支持力度。
记者梳理发现,从部委层面看,今年11月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力度的通知》明确,对于2022年第四季度到期的、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暂时遇困的小微企业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借款人按市场化原则共同协商延期还本付息,延期贷款正常计息,免收罚息。还本付息日期原则上最长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在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为保住中小微企业,稳住就业岗位,今年11月人民银行出台了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2022年四季度,对存续、新发放或到期的普惠小微贷款,在原贷款合同利率基础上减息1个百分点。
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多地金融机构在对辖区内生产企业融资需求进行摸排的基础上,加强科技创新应用,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和可办理业务种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以高效地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在12月2日召开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炳祥表示,截至目前广州组织餐饮企业对接金融机构,提供了5亿元左右贷款。
记者初步梳理,近一段时间以来,北京银保监局表示,要加快开发涵盖新冠病毒传染病相关员工医疗等保障责任的保险产品,提振企业复工复产信心;重庆银保监局表示,要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推广商业价值、文旅价值贷款,帮助市场主体增强发展信心,助力新市民稳岗就业;内蒙古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下发通知,要及时满足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合理、有效信贷需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一段时间是冲刺2022年的关键阶段,金融机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复工复产,助于就业活力逐步恢复,市场供给更加稳定,经济加快回稳向上。
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类 让金融更有“温度”
“感谢你们雪中送炭,贷款已经到账,我们的生产线正有序复工复产。”重庆市一家科技企业的财务人员胡女士,在查到2300万元贷款到账后,第一时间向重庆农商行渝北支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今年11月初,该公司向重庆农商行渝北支行申请了一笔贷款用于采购芯片和镜头。贷款刚取得授信批复,企业就因疫情原因开始闭环生产,由于贷款资金没有到位,材料采购滞后,企业生产受到影响。
“得知情况后,我们为其开辟绿色通道,1天内为企业办妥了贷款抵押和放款手续,保障了贷款资金的顺利到账,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重庆农商行渝北支行工作人员说。
唐山某印刷包装企业也是金融扶持政策的受益者。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公司面临纸张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客户需求量减少等情况。临近年底,企业经营更加捉襟见肘。唐山银行了解情况后,通过相关政策,使其四季度每月能减少8200元利息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这只是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一个环节,做好“续贷”工作也十分重要。北京银保监局表示,要落实“应续尽续”“应延尽延”要求,尽快增加循环贷、无还本续贷产品供给;重庆银保监局表示,银行机构要开展“结算户”转“有贷户”的首贷户培育行动,推广“自动续贷”“随借随还”等模式,加大对流动性困难企业的支持。
在金融服务创新上,金融机构通过“政银担”批量化融资担保服务模式,借助政府性担保机构“增信、分险”的作用,为企业发展“输血增氧”。
“通过数字科技能力及线上服务的优势,截至今年11月底,我们已上线合作担保机构14家,覆盖江苏省、湖南省、广东省、江西省、重庆市等13个省市地区,累计合作额度达223亿元,累计投放担保贷款14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数超1.5万户。”微众银行介绍说,通过发挥银行与地方融担机构的定位优势,以金融创新“贷”动企业发展,为辖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体纾解融资之困。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匹配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输血”、助力“造血”,针对性地解决市场主体的实际困难,能够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