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管齐下华北地下水位回升了 超额完成治理目标

2019年以来,重点采取“节”“控”“换”“补”“管”综合治理措施——

“五”管齐下,华北地下水位回升了

华北地区,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因长期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地下水降落漏斗。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流域和区域水生态、水环境,事关首都水安全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自2019年1月《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华北地区地下水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治理,2022年治理区地下水开采量较2018年减少约40亿立方米,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2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了《行动方案》确定的近期治理目标任务。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根据治理区3665眼地下水监测站点监测数据分析,通过治理,从根本上扭转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趋势,实现由下降幅度趋缓、到局部回升、再到总体回升的持续好转。与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深层承压水回升和稳定面积占比达97%,水位平均回升6.72米。”2月28日,在水利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介绍,《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重点,大力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节控管并举,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

记者了解到,此次治理行动以京津冀地区为治理重点,按照远近结合、综合施策、突出重点、试点先行的原则,系统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治理行动主要围绕“减”和“增”两个方面,重点采取“节”“控”“换”“补”“管”综合治理措施。

“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必须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严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节水方面,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累计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37万亩,为近期治理任务的2倍;有序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推进高耗水工业园区节水技术改造;加强城镇节水降损,京津冀地区131个县区完成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控水方面,主要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保证华北地区粮食稳产丰收的前提下科学开展适水种植和量水生产,不断减少农业灌溉对地下水的取用;依法依规压减或淘汰一些高耗水产业。”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主任许文海向记者说明节、控方面的具体措施时透露,通过强化节水控水,2022年华北地区地下水取用量与2018年相比减少约40亿立方米,压减地下水超采量达26.2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占比由2018年的50%下降至约1/3,超额完成治理任务。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杨得瑞告诉记者,“管”的具体措施包括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成白洋淀、永定河等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目标确定并进行严格监管;严格地下水利用管控,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强化禁采区、限采区分区管理,建立健全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机制;加快城镇自备井和农灌机井的关停,京津冀近几年累计关停27.9万眼机井;健全地下水监测计量体系,包括对水位的监控和对取水量的监测计量;推进水权水价水资源税改革,调节用水需求和行为。

补水240亿立方米,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节流的同时也要开源。增加外调水,是促进治理区地下水水位回升的重要措施。张祥伟提到的“换”,即多渠道增加水源补给,把地下水供水量置换出来。在充分利用当地水特别是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的基础上,用好引江、引黄等外调水,置换城镇、工业和农村集中供水区的地下水开采,推进农业水源置换,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

“补”,即实施河湖地下水回补。在保障正常供水目标的前提下,相机为主要河湖生态补水,增加华北地区河湖水系水量,通过河道再回补地下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王道席表示,2018年以来,通过引江、引黄等外流域调水向治理区供水330亿立方米,其中253亿立方米用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源置换;77亿立方米用于河湖生态补水。统筹当地水、外调水、再生水,在永定河、潮白河、白洋淀等48条河湖持续开展常态化补水和夏季集中补水,累计补水240亿立方米。据监测分析,补水河流入渗地下的水量累计超100亿立方米,促进了地下水回补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据了解,2022年补水河湖有水河长增至2284公里,形成水面面积736平方公里,分别为2018年的2.5倍和2.1倍。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南运河等主要水系先后实现水流全线贯通,永定河连续两年实现全线通水,白洋淀生态水位保证率达100%,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与永定河实现百年交汇。

“补水河湖地表水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2022年四季度补水河湖82个监测断面,其中Ⅰ~Ⅲ类水质类别断面数量达63个,占76.8%,与2018年的同期相比上升25.6个百分点。河湖水生态状况显著恢复,生物种类有一定增加,鱼类多样性指数显著提升,白洋淀的野生鸟类增加到242种,较补水前增加了36种。”杨得瑞说。

久久为功,继续推动地下水治理保护

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治理成效,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巩固治理成果任务艰巨。王道席坦言,近几年治理区降水总体偏丰,引江、引黄等生态补水较为充裕,对压减地下水开采量、促进地下水水位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一旦遇降水偏枯或外调水不足,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将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继续推动华北地区地下水治理保护、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仍需持续用劲、久久为功。王道席介绍,水利部将推动实施新一轮三年综合治理方案。在已有治理工作基础上,着眼实现2035年远期目标,综合考虑治理区水资源等情况,合理设置到2025年的治理目标,提出地下水压采、回补和河湖恢复面积等具体目标,从“节、控、换、补、管”等五个方面制定重点治理措施和任务。持续巩固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持续推进节水控水、水源置换、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地下水管控等治理措施,充分发挥南水北调等工程的生态效益,突出生态补水和地下水回补这个核心举措,压减地下水超采量,填补亏缺量,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效,确保正常来水年份地下水水位不降低,力争实现持续稳中有升。

此外,还要大力推动深度节水控水,加快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重点推进农业节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强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进一步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严格地下水利用监管,推进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加快确定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水位控制指标,强化禁限采管理,完善地下水水位变化通报机制;持续推进超采区水源置换、取水井关停等工作;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体系,提高地下水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记者 陈晨 通讯员 孙智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