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底打造自然生态公园城市


11年前回乡的费云锋,如今有着双重身份:湖北咸宁赤壁市玄素洞村党支部副书记、玄素洞村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作为环境保护“第一岗哨”,网格虽小,责任重大。去年,赤壁市在湖北省率先实施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制度,在辅警、副职村干部中,择优聘请192名兼职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织就了一张覆盖144个村和48个社区的生态防护网。

费云锋所在的玄素洞村,荆泉港贯村而过。荆泉港是陆水湖支流,而陆水湖是赤壁30万市民的备用水源。随着陆水湖水源地保护工程的推进,2022年,全村315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记忆里的“黑河”,从此变成清澈小溪。

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员是咸宁市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举措之一。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咸宁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咸宁市抓住政策机遇,推动城市走向系统治理、整体提升。

“依托绿色本底,以小巧精致、管理精细为目标,统筹规划、建设、治理,协调生态、生产、生活。推动‘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转变,突出宜居宜业,打造幸福咸宁。”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说。

位于咸宁市中心的十六潭公园,曾经水体黑臭,自净能力严重不足,水质为劣Ⅴ类。当地引入“草型清水态”构建技术,通过塘体基底改造、沉水植物种植、食物链完善等工程,实现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咸宁市城管执法委主任王煜说:“我们着力打造郁郁葱葱的水下森林,呈现苍翠丰茂、鱼翔浅底的清水景观,实现水质、景观双重提升。”

2022年,咸宁市新增街头游园18个,改造老旧小区172个,整治背街小巷114条,咸宁北高铁站、咸宁火车站、7个大型农贸市场改造焕新。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崛起,咸宁市锚定大健康产业,延伸拓展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产业形态,为城市增添颜值。

咸宁市咸安区始终把提升城市能级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做强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推进纺织、机电、铸造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我们在做强产业集群上拓展新空间,将着力打造一批营收过5亿元、税收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咸安区委书记顾兴旺说。

咸宁还实施“武咸同城、市区引领、两带驱动、全域推进”区域发展布局,把武咸同城化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要位置来抓,打造武汉“新外延”“后花园”。去年,咸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项目44个,协议投资额140.5亿元。

今年,咸宁将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发展布局方面,参与构建武汉都市圈协商合作、规划协调、政策协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参与编制武汉都市圈流域综合治理、国土空间、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推进公交卡、公积金、医保、社保等跨市通用。基础设施方面,建成通车107国道咸安、赤壁绕城段,加快建设赤壁长江大桥东延段,开工建设咸宁市区南外环等重大项目。产业体系方面,加快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建设,探索与武汉共建中国光谷咸宁生物医药产业园、嘉鱼·武汉经开区产业园,打造武汉产业转移新高地。支持嘉鱼县、赤壁市等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让咸宁成为武汉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