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韩启德在论坛现场发言。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北京6月4日电(刘颖颖) 科学文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如何向公众科普看似“高大上”的科学知识?6月3日,由中国科协和北京大学共同支持,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科学文化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
“加强学风转变是促进科学文化建设的关键。”“加强科普宣传,科学家不仅要接地气还要会说话。”“如何树立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公众形象、如何应对时代需求讲好科学家的故事,是目前中国科学文化建设重中之重。”……在论坛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抗疫与科学文化建设”主题,探讨新形势下科学文化建设的新趋势与新挑战。嘉宾发言干货满满,频频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科学文化是战“疫”重要武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考验。科学文化在疫情面前的作用和力量,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主任韩启德在致辞中表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进步和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疫情不仅催生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也给我国进一步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加快形成与我国科技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科学文化氛围和环境,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是当前亟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韩启德说。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平在致辞中表示,重大危机往往催生新的科技变革,而追求真理、不畏艰险、造福社会的科学文化则是加速变革的重要土壤和重要基础。无论是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还是本次疫情期间的科研攻关团队,他们的身上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力量和文化基因。
在本次抗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5G等相关技术,不仅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和应急管理能力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
在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网信办原专职副主任彭波看来,数字科技是抗击疫情的利器,中国互联网已正式进入数字科技时代。“首先体现在医疗,比如远程医疗;其次,给‘宅’家的亿万老百姓提供生活保障和娱乐消遣;同时,对支持复工复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彭波说。
“硬核”科普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然而,部分有关疫情的谣言在网络上的流传,也折射出公众的科学素质亟待提升的现实。
疫情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延东带团队组织了对湖北1万多居民的社会学调查,包括问卷、电话访谈等等。他表示,从调查结果来看,疫情防控期间,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做得非常有效。相当部分人能够较好掌握相关知识,多数公众能够准确识别疫情中谣言。这说明,科学素质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谣言免疫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在论坛现场发言。主办方供图
针对网络谣言公害,中国科协打造了“科学辟谣平台”,定期发布科学谣言榜,为公众普及科学知识。除此之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表示,在疫情期间,中国科协还通过科普中国等平台和各类新媒体,进行应急科普传播,截至5月21日,总浏览量已超过73亿人次。同时,中国科协启动应急科普机制,推动各级科协与各级学会向各省市进行科普工作,以及向其他国家介绍防疫知识,进行信息共享,在疫情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建设科学文化非一朝一夕
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习近平强调,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何建设好科学文化,也成为研讨会上各领域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
怀进鹏表示,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人才,也需要科学文化建设。坚定自信,就需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在科技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静海看来,科学文化的涵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当前来看还是应该从制度着手。“通过制度形成约束,约束促进自律,自律养成习惯,习惯成为文化。就当前而言,加强学风转变是促进科学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优化我国学术生态的切入点。”李静海说。
随着全民对科学理性认识逐步加深,科学和科学家的地位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任福君认为,在理性对待科学的发展进程中,科学家的社会形象既来自历史责任积淀,又面向新时代的新需求。如何树立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公众形象、如何应对时代需求讲好科学家的故事,是目前中国科学文化建设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协-北京大学科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周程表示,科学是容错的,是进步的,也是专业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要防止被互联网思潮所裹挟,每一位科学家对新时代的科学文化建设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嘉宾发言结束后,现场还进行了观众提问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回应了关于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科学文化该如何着力、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的科学文化价值观等问题,与观众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当天,包括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媒体记者在内的约150人参加了论坛会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