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必须使用小程序才能点餐”“必须扫码缴费”……诸如此类扫码强制关注使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5月9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开劝喻相关经营者,不得强制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进行自助点餐或购物、缴费。在以全面扩内需、促消费稳定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有关方面针对“强制扫码”这一看似不大却给消费者带来不少困扰的“小事”主动发声,值得称道(相关报道见A6版)。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消费明显回升、整体恢复向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促消费,需要宏观政策持续引导、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也需要微观消费环境更上一层楼。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居民收入提升都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有赖于在稳定市场主体的前提下谋求消费内容和消费行为的嬗变,有赖于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拓展居民收入提高的渠道。而微观消费环境的改善与之相比,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围绕共促消费公平,针对消费者的烦心点,推出优化消费体验的更多举措,让公众刚刚复苏的消费信心暖起来、消费热情持续下去,无疑将为扩内需、促消费提供积极有效的助力。
拿“强制扫码”来说,原本是为方便消费者消费或者支付的二维码应用逐渐变味,成了商家获取消费者信息、增加粉丝甚至推送商业广告的渠道。消费者在开发票、点餐、缴纳停车费等场景使用时被强制要求扫码关注,公众消费时的自主选择权一定程度上被剥夺,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暴露在风险之中。随着曾经的消费“便利码”变成消费“障碍码”“风险码”,“强制扫码”现象饱受诟病,已成为影响消费微观环境的一大因素。
有关方面此次公开劝喻经营者,目的也是要告诫经营者:强制扫码或关注公众号不仅涉嫌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且涉嫌违反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须及时认真予以防范。只有诚信守法开展经营活动,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微观消费环境不断清朗起来。
改善微观消费环境,有助于解决困扰公众消费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也是在为消费市场企稳回升夯实重要根基。当宏观消费环境优化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快车道,如果微观消费环境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堵点、淤点,扩内需、促消费的整体成效必然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将改善微观消费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考量。消费回暖的预期越是不断向好,就越需要我们下更大力气,让炽热升腾起来的“人间烟火气”更加暖意十足。
近期山东淄博火遍全网,各地消费者进淄“赶烤”。从火车站接站到解决烧烤摊停车难,再到关心排队等候的人,细微的服务打动了无数消费者;从场地、环保到治安、宣传等到位的公共服务,又让经营者倍感安心舒心。看似一件件“助烤”的小服务,成就了淄博微观消费环境提升的大境界,也让人们再次领悟促消费举措大与小之间的辩证法。
抓住有利时机,重点围绕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等方面精准发力,相信消费热潮将绵延不绝,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