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个!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成功研制混合磁体扫描隧道显微镜

据合肥发布、科学岛在线报道,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陆轻铀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混合磁体极端条件下原子分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显微镜领域著名期刊Ultramicroscopy 和著名仪器刊物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上。此工作为利用混合磁体搭配STM 开展原子分辨成像研究铺平了道路,对于突破当前超强磁场下只能开展输运等宏观平均效果测量之瓶颈,进入到广阔的物性微观起源探索领域,具有标志性意义。

磁场是一种极端条件,对新物性的探索越强越好。磁场环境下,科研人员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包括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巨磁阻效应等。目前最强的稳态磁场是通过混合磁体获得的。由于混合磁体运行过程强振动的干扰,国际上只能应用其开展如输运、磁性、磁光等宏观平均效果的测量。但实空间原子分辨测量更接近于揭示物性的微观量子起源,是宏观测量完全不可替代的,在新的电子材料/ 纳米材料、新物性、新理论探索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STM 可以实现实空间原子分辨测量。

混合磁体STM 系统:(a)混合磁体照片;(b)混合磁体STM 系统简图;(c)STM 镜体;(i-iv)分别为0T、21.3T、28.3T、30.1T 磁场强度下石墨的原子分辨STM 图像。

IT之家了解到,强磁场中心的混合磁体由一个内水冷磁体和大口径的外超导磁体嵌套组成。其中,内水冷磁体的孔径仅为32 毫米,这为置入其内的STM 设置了苛刻的空间限制,而外超导磁体的超大孔径(低温920 毫米)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的杂散场,使得STM 的电子学测量装置需要放在距磁体中心8 米远的位置。除杂散场影响之外,内水冷磁体运行时冷却水流带来的强振动和声音干扰也给STM 的原子分辨测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本工作之前,在混合磁体环境下能够获得原子分辨的STM 测量未见有报道。

陆轻铀课题组长期致力于恶劣条件下的STM 研制工作,先后研制出了适用于狭小空间恶劣振动环境原子分辨成像的多种高刚性高稳定的紧凑型压电马达,并用其建成了多种恶劣条件原子分辨STM,获得了30 余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在典型的狭小空间、强振动环境下,课题组近期已研制成功20 毫米孔径连续流液氦恒温器STM、国际首个水冷磁体(32 毫米孔径,27 特斯拉)STM 和首个干式(无液氦)超导磁体STM,均获得了高质量的原子分辨图像,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Nano Research、和Ultramicroscopy 上。

课题组基于小尺寸的Spider-Drive 马达,提出一种全新的管形粗逼近马达和扫描成像单元一体化机械串联型STM 镜体。其特点是主要采用蓝宝石绝缘材料加工,外径仅为8.8 毫米。参考上述自主知识产权干式(无液氦)超导磁体STM 设计,其通过二级减振插杆,可直接插入到混合磁体32 毫米室温磁体孔径并真空密封。系统的探针- 样品逼近控制、扫描及数据采集等使用的都是自行研制的模块化低噪音控制器。经过测试,课题组成功地在混合磁体30T 超强磁场下获得了石墨高品质原子分辨STM 图像。该窄空间兼容的插杆式混合磁体STM 装置可方便地移植到混合磁体适用的液氦恒温器中,以开展超强磁场低温研究。

同时,课题组又针对超强磁场下的生物分子高分辨成像,搭建了一套室温大气环境下的分体式STM。该系统将一段螺纹密封式胶囊腔体通过一根长弹簧悬吊于混合磁体中心,并将STM 核心镜体悬吊于胶囊腔体内用以减弱声音振动干扰。经测试,该STM 在27.5 特斯拉超强磁场下依然保持原子分辨。由于没有真空、低温环境的保护,搭建混合磁体超强磁场、超强振动和声音环境下的室温大气STM 难度更大。此前,国际上还未曾有水冷磁体或混合磁体中的室温大气STM 被报道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