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代打市场调查 有初中生在电竞室从事代打游戏工作

暑假来临,不少未成年人开始过起打游戏的瘾。在他们当中,有些游戏水平颇高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大神”,在受到不少玩家“膜拜”的同时,也开启了“赚钱”之路——他们会收到代打游戏机构或个人抛出的“橄榄枝”,受邀代打游戏并收取报酬。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未成年人深陷其中,甚至有些未成年人不惜因此荒废学业,“专职”从事游戏代打工作。

近年来,相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政策不断推出,比如对未成年人打游戏时长进行了限制,但未成年人通过代打方式重启游戏“播放键”。那么,未成年人代打市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会受到哪些影响?对此,《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代打游戏还能赚钱

  扭曲未成年人三观

“接代打(游戏)单子,不然明天吃不上饭了。”网友“双双”在某社交平台上多次发信息称。

记者联系上“双双”得知,其是一名女生,今年9月份上初二。由于家庭原因,她早早被送到亲戚家借宿。平时亲戚和父母并不怎么管教她,她每天都能接触到电子设备,但还是觉得孤独和烦闷。为了排解烦闷,她下载了许多游戏,还结识了许多一起玩游戏的网友,加入了一些游戏交流群。

在游戏交流群中,“双双”可以无所顾忌地发言,和网友聊游戏技巧。由于能够长时间打游戏,她的游戏水平和等级一直遥遥领先于群友,不少群友向她请教打游戏经验。

今年2月,一位群友找到“双双”说,自己因为学业压力过大,没办法每天上线完成游戏任务,想拜托“双双”帮其完成任务,并承诺支付报酬。

看到有钱可赚,双双欣然应允,马上帮这名群友完成了游戏任务。凭借效率高、收费低的优势,“双双”很快接到了其他群友的代打游戏请求,“专业代打”的名号逐渐在群中传开。

可好景不长,“双双”因为打游戏时间过长,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经常被老师拉去单独谈话。但她对老师的批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回家后仍是将书包一扔,熟练地启动电脑开始打游戏。

亲戚和父母很快发现了她的异常情况,询问后得知“双双”在帮别人打游戏,劝她好好读书,挣钱是以后的事。但“双双”认为,自己喜欢打游戏,还能通过打游戏挣点外快挺好。

无奈之下,亲戚和父母断掉家中WiFi。

没WiFi上网打游戏怎么办?“双双”决定使用手机流量上网打游戏,为了购买流量包和用于日常花销,她只能寻求更多的代打游戏单子,于是就出现了“双双”在群里打广告的一幕。

今年16岁的广东东莞网友蔡华(化名)由于觉得父母每个月给的生活费较少,也经常在空闲时从事代打游戏业务给自己挣点生活费,他的“客户”包括同学和朋友,还有朋友介绍的网友。

蔡华告诉记者,他代打游戏时,经常一个订单需要耗费五六个小时,因为要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客户”的要求。他代打游戏,一般胜一局收两元至5元,随着游戏等级的提高,胜一局可以收30元。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分析说,未成年人通过代打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尊的需求,同时也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有一定价值,从这种意义上说,代打游戏起到一定的正向激励作用;但代打游戏的弊端更加明显,代打游戏和金钱直接挂钩,容易扭曲未成年人的三观,导致未成年人对事情的认知过分货币化。“以金钱作为行动的内驱力,往往难以长久维持”。

  代打游戏成了工作

  平台机构难辞其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未成年人只是在空闲时间接单代打游戏,但有的未成年人却是以代打游戏为业。

广东汕头网友小宇(化名)今年9月份上初三,但他对于初二的会考一点也不在乎,而是幻想自己能在风头正劲的电竞行业有所作为,他甚至将自己社交账号的个性签名都改成了“网瘾少年”。

因此,今年会考前,小宇并没有备战考试,而是一头扎进游戏里“大杀四方”。一个游戏赛季刚开始,他就能轻松晋级。这般游戏实力,为他带来了“人生第一桶金”:在其加入的游戏战队里,开始有“战友”询问小宇能不能帮忙打“晋级赛”,并表示愿意给付一定的“劳务费”,这让他收获颇丰。

之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小宇加入一个线下电竞工作室。“也不用填表,老板只是看了看我的身份证”。就这样,小宇在线下电竞工作室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正经”代打游戏工作,有需求的玩家将他们的账号交给工作室,老板统筹后进行任务分配,每个人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尽快完成玩家的要求。

据小宇介绍说,工作时间一般是每天15时到次日3时。在这段时间里,大家一般是躲在各自的床上,用工作室分配的手机开始“工作”。

小宇的“同事”中,亦不乏刚初中毕业的男生。

记者调查发现,代打订单的来源,通常包括由个人在网络社交群里发布的“私单”、专门的代打平台App发布的订单,电竞工作室批量发布的订单。记者随机加入了几个代打接单群,通过浏览账号资料卡和网络平台,很快能找到多个疑似未成年人的账号,他们在群里不时发着“接单”信息。

小宇向记者表示,其在工作室的“同事”,有一部分是通过社交平台跟老板取得联系。记者随即以“刚毕业的初中生”的身份,向某平台App上的多个电竞工作室账号发送私信,询问对方是否还招人。当天即收到3个账号的回复,其中,只有一个明确回复“不收,兄弟”,另外两个账号的工作人员则开始询问记者的游戏水平并给出社交账号,表现出进一步了解情况的意愿。

 未成年人代打违法

  利用技术手段禁止

未成年人是否能从事游戏代打并收取报酬?

对此,重庆市云数协网络空间安全产业中心秘书长、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认为,打游戏本身存在一定的公平竞争机制,一般会按照真实玩家的游戏等级、技术等因素进行同水平玩家的匹配,而代打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公平竞争机制,影响了其他玩家的游戏体验。同时,未成年玩家代打必然存在账号的转借、绕开防沉迷机制、帮助玩家作弊等行为,违反了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范,扰乱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在朱杰看来,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代打游戏行为难以作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的职业,因此,代打机构雇佣未成年人从事代打游戏行为,均涉嫌违法。

北京法政安邦律师事务所律师林丽认为,未成年人从事游戏代打并赚取报酬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从事影响身心健康的劳动。因此,未成年人从事游戏代打属于违法行为,不应被鼓励或支持。

在林丽看来,未成年人长时间的代打游戏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疼痛、手腕疾病等身体健康问题,对其身心健康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代打游戏还可能会涉及金钱交易和非法行为,会对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家长和监护人关注,避免未成年人过度沉迷于游戏和从事代打游戏。同时,家长需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游戏和金钱,提高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林丽说。

针对未成年人参与代打游戏现象,有关部门、游戏平台该如何出手治理?

朱杰建议,游戏平台应当加强对异常账号的检测,对于查证属实是代打游戏的账号,应当予以一定期限禁玩或永久封禁。网络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一方面应当指导和监督游戏平台落实整治措施;另一方面也应当投入力量,对代打机构进行查处。

“教育、文化等部门、学校及未成年人父母应当加强教育宣传,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抵御游戏诱惑,防止沉迷。学校发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当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朱杰呼吁。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建议,在技术层面,要在游戏登录前端、游戏过程后端进行有效的用户实名验证,在不影响游戏体验的前提下,游戏运营商可凭借人脸识别技术等强制执行多时段验证,通过对用户身份信息的自动验证,判定玩家是不是未成年人,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在操作层面,在未嵌入人脸识别技术的游戏注册端口,网络游戏的实名注册要尽量避免单一认证方式,更多使用组合认证的方式,以此保证游戏用户身份信息的可靠性。(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陈昊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