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是一个伤感的故事,不该往闹剧的方向发展。
我说的是网络上沸沸扬扬的“女研究生要8万彩礼救父被男友拉黑”一事。事情的实质是,一个还未进入社会的女生竭尽全力想要救治重病的父亲。而现在网友讨论的焦点成了“预支彩礼”这个情节是否构成对男友的道德绑架。
男友,准确地说是前男友,根本不是重点。用女生自己的话说,“毕竟人家也有自己的苦衷,有自己的想法……肯定要尊重对方的决定。”另外,男方的个人信息并没有被泄露,其本人仍置身幕后,“道德绑架”是谈不上的。
不过舆论关注点的跑偏其来有自。如果不是女生自己在公益平台上贴出聊天记录,并直言“他不娶我了,还把我拉黑了”,外界是无从得知“预支彩礼”之事的。那么她为什么要自曝隐私呢?
一个合理猜想:增加故事性,扩大求助信息的传播,最终筹到更多的钱去救自己的父亲。这种动机完全是值得体谅的。网络募捐在今天早已不是新生事物,我们知道,求助者都会充分挖掘自身经历的新闻点。更有甚者,某些没节操的众筹平台会帮求助者编故事,这是媒体曝光过的。
归根结底,网络上乃至整个社会的慈善资源有限,与之相比,大病重压下的家庭是无限的。众多大病家庭为了争夺有限的慈善资源而被迫陷入讲故事“比惨”的模式。谁的故事更有传播度,谁的故事更能刺激公众的泪点,谁就更容易得到救助。这是网络募捐领域通常不被言说的潜规则。
对“女研究生”一家来说,虽然遭受了一些误解,但能够引发广泛讨论已经是一种“成功”了。因为定然有更多的家庭想要求关注而不得。在这个意义上,那个稍显绝情的前男友也算被动做了一些贡献。
跳出网络募捐的层面,我们还可以发现,现代医疗体系给人们出了一个哲学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很多病从不可治变成了可治,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多的钱。对大多数家庭而言,问题现实而残忍:如果医疗费是个无底洞,什么时候选择放弃?
女研究生一家是普通的农村家庭,为了看病早已拼尽全力,70余万的治疗费耗尽了积蓄,也耗尽了亲朋好友的爱心资源。以“预支彩礼”的名义朝男朋友开口,是不得已之举。网络募捐可以说是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正如前面所说,即便网络募捐这次能创造奇迹,它也不可能为所有的大病家庭解除痛苦。还是会有无数的家庭面临亲情无价医疗有价的艰难抉择。
经济进步、收入提高、社会保障完善、慈善事业发展,都消灭不了这个难题。社会再发达,先进的医疗资源也永远是稀缺的,“价高者得”则是难以避免的分配方式。
对于特定家庭而言,总会面对“放弃治疗”的临界点。对于我们局外人来说,如果能力所能及伸出援手自然是好,如果不能,至少请不要对苦难中的人指指点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