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安文化”不能只当玩笑看

近期,以伦理、两性、家畜、宠物、殡葬行业等领域的特有名词及动词组成的“祖安语录”在未成年人群中悄然蔓延,引起社会关注。

“祖安”一词源于某网游同名服务区,该区玩家以爱说脏话、擅长骂人著称。后来“祖安”逐渐演变成讲脏话骂人的代名词。一些未成年人有样学样,以“祖安男孩”“祖安女孩”自居。与成年人讲脏话用于发泄情绪、挑衅攻讦有所不同的是,不少未成年人对相互问候亲人生死习以为常,没有觉得这是多严重的冒犯。

其实不难发现,未成年人“出口成脏”无非一场对成人世界语言暴力,或者说“祖安文化”的模仿秀。讲脏话时,一些未成年人觉得自己跟上并融入了潮流,获得了虚幻的满足感——称之为虚幻,是因为他们不是在谈论自己的想法,甚至没有表达真实情感,而是为这种语言、这种文化所控制,讲脏话变成了无意识的输出。长此以往,未成年人的价值判断可能会受到扭曲,现实和网络上的语言暴力也会被注入“新鲜血液”,愈演愈烈。

阻止“祖安文化”进校园,有赖于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要让未成年人明白,这些话不值得效仿。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人放弃“在网络发泄情绪没什么大不了”的无所谓态度,认真审视“祖安文化”这一亚文化现象。

“祖安文化”起初只是一场互相无意义对骂的狂欢,部分人借此发泄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一些网红博主被认为“真性情”“有创意”“够恶毒”,实际上也是被粉丝当成倾泻情绪的渠道。但当这种文化流传开来,在网络上不断传播戾气,无疑会让更多人感到不适,引起未成年人效仿,甚至酿成网络暴力事件。

仔细想来,发泄情绪必须要通过攻击他人的方式吗?骂人的脏话再怎么讲,不过是不断重复个别词句的排列组合,掩盖自己精神的贫瘠与语言的匮乏,“一骂到生理学范围以内,底下再有什么话都不好说了”。“祖安人”拿发泄情绪当借口,是否有意模糊了其不文明行为的性质?

教育未成年人好好说话,成年人先要以身作则。对此,网络平台也不能无所作为。给教学视频打上“祖安××老师”标签的教师,用边讲课边飙脏话的授课风格换取未成年人“感到亲切”,居然还能够长期存在、受到追捧,这值得反思与警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