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有何关系

9月25日,备受关注的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将正式实行。由于这一措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货币政策需要综合安排,确保其有序平稳推进。

9月14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并于次日正式实施。按照惯例,宣布降准与正式实施通常间隔10天左右,而此次则为宣布后次日执行,说明此次降准具有时间上的紧迫性。降准实施日10天后,恰是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之日。

所以,笔者并不赞同所谓“降准是超预期行为”的说法,而恰恰是一场流动性的“及时雨”,既可以为商业银行实施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提供流动性支持,又可以满足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带来的流动性需求。

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否有冲击?答案是肯定的。据国内证券媒体援引接近监管部门的有关人士估算,本次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可能涉及超过4000万客户,贷款规模可能达到25万亿元。

通过降准增加了流动性,商业银行就可以有序推进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这个调整有利于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稳定:一方面存量首套住房贷款降息,借款人可节约利息支出,银行可减少提前还贷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可压缩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置换存量住房贷款的空间。房地产金融政策因时因势而变,有利于引导购房者预期,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

维护市场流动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后续相关政策空间是充足的。今年已经实施了两次普遍降准(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释放了超过1万亿元的流动性;目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笔者认为,降准还有不小的空间。MLF(中期借贷便利)超额续作与本次降准同日落地,体现了压降银行负债成本、支持信贷投放的政策取向。

对于今年两次降息,商业银行和市场主体普遍感觉并不“解渴”,前者担忧净息差缩窄带来经营压力,后者认为资金成本仍偏高导致贷款需求不足,一致认为还有降息空间。而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批量调整,有利于稳定市场对降准和降息的预期。

除了降准降息之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乃至创设也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看点。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有更多选择。目前已明确的是,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延续至2024年5月末。后续根据市场需求创设新的涉房、涉房金融(包括存量住房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