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张曼 李长兵
暴雨席卷,截至7月26日,仙桃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22.8万亩,农业经济损失达8.28亿元。
雨势渐小,洪水却步。在每一处洪水肆虐过的地方,那些不等不靠、自救互救的画面共同传递着一个信号:人还在,希望就不灭。
抢收:一条成鳝都没跑
给鱼池消毒、给成鳝喂食,给幼苗挪窝……7月16日,趁暴雨歇口气,洪渊泽黄鳝繁育合作社理事长童国兵带领社员抓紧生产自救。
几轮强降雨,黄鳝遭了殃。7月5日,600亩黄鳝繁育基地一片汪洋,成群的种鳝、幼鳝苗“随波逐流”。“放弃幼鳝苗,先抢大棚和成鳝!”当晚,童国兵顾不上心疼,果断取舍。
35个大棚,每个棚有3000公斤成鳝苗在此“安家”。沙坝挡水,无济于事,12个大棚被灌进雨水。
童国兵一宿未合眼,四处打电话,终于为成鳝苗借到十几个地势高的大棚当作“临时安置点”。“除了第一天伤亡惨重,之后接连3天,剩余的成鳝苗都成功转移安置。”童国兵说。
让童国兵感到万幸的是,4.2万口成鳝网箱,一条成鳝都没跑!“瞧,4米高的竹竿,就算水漫到路上来,只要把网箱升高,或者干脆把网口一扎,成鳝再怎么逃也逃不出去!”童国兵感慨,“得亏智慧农业,网箱养殖保住了50万斤成鳝!”
合作社买来30台机械泵、20台电动泵,连抽三天三夜,水终于退了。
童国兵一盘点,死伤的成鳝苗和“跑路”的种鳝价值超过200万元,“漂走的幼鳝苗没法计算!”
在童国兵看来,合作社抗风险的能力比散户、小户强得多。上半年突遇疫情,合作社压下3000多口网箱的成鳝,硬是没有起捞。仙桃解封后,凭借成熟的销售网络,成鳝俏销江浙沪、华西一带。
“没卖完的都留着呢!”童国兵很有信心,“等汛期结束,再赶本不迟。”
补种:不能让土地荒着
7月21日,小雨淅沥。渍水渐渐退去,郭河镇经伟村田地里一派繁忙。农机来回穿梭,翻田整地;农民见缝插苗,抢排播种。
“20亩玉米地全部倒了,若不是这场暴雨,玉米这个月就可上市。”从漫过小腿的田地里扯出一株玉米秆,村民张友珍神色黯然。
入梅以来,郭河受灾总面积5.8万亩,中稻绝收面积达8000亩。渍水刚退,郭河镇就立即组织翻秋种子1万斤,肥料50吨,派出农技专家团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抓好田间管理和抗灾改种。
“农时不容耽搁!抢在7月底前全部下田,9月底前能安全齐穗。”郭河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彭俊军称,水退到哪里,就把禾苗补种到哪里,错过时节来不及补种的田块,就改种秋玉米、秋大豆等秋杂粮,“应补尽补,应改尽改,反正不能让土地荒着。”
灾情查看到哪里,农技专家团的“辅导课”就上到哪里。
“稻田抢排渍水,不可一气排干,应保持二寸深的水层,保苗三四天后,放水露田两三天,再按正常栽培措施进行管理。”74岁的“土专家”张规成卷起裤腿,光脚跳入田里,“手把手”地传授栽培、施肥等技术要领。
广袤的田野里,一个个身影在田埂上穿梭,一把把种子从农户手中抛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抛物线。
拓新:农庄尝试桃子酿酒
7月24日,仙桃花果飘香农庄飘出阵阵酒香。
“我正尝试酿桃子酒呢!”农庄的主人胡奎林带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参观他的酿酒车间,百余口酒缸整齐排列,阵阵醇香扑面而来。
说起桃子酿酒,胡奎林坦言:“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5年前,胡奎林回乡种桃,投资1000万元,流转600亩土地。种植、翻土、追肥、嫁接……胡奎林事事亲力亲为,尽管头几年都没收益,但他从不抱怨。
胡奎林精挑细选的阳山水蜜桃果型美观、汁多味甜,去年试果,今年盛产。眼看到了收获季,不料接连大雨,浇灭了胡奎林收回本钱的希望。
“桃树喜光,耐涝能力较差。”胡奎林说,几场雨下得又急又大,只能眼睁睁看着桃子落到水里。加上农庄没建冷库,抢收的桃子放不了几天,只能烂掉。
“烂了太可惜!”胡奎林想到,去年曾试着用鲜桃酿酒,口感还不错,“不如趁早摘下桃子,酿成酒,没准还能减灾呢!”
办证照、腾车间、买设备,酒厂建起来了。一筐筐刚采摘的鲜桃,通过自然发酵,变成甘洌的美酒。
“瞧,如果没这些酒,我的桃子可就全部‘桃之夭夭’了!”胡奎林是个“乐天派”。他说,因为镇里帮忙排涝及时,1.8万棵桃树保住了;吃一堑长一智,今年打算平地起冷库;尝试桃子酿酒,延伸桃产业链,也许又是一片新天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