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网全媒体调研行走进内蒙古 小康在哪里,穿沙公路告诉你

穿沙公路是条什么样的路?在我们的想象里,或许可以用荒芜、寥寞等词汇来形容。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莫日根道日计却说,这是一条康庄大道,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机勃勃。

“穿沙公路”成为当地百姓的幸福之路。(王慧 摄)

莫日根道日计世代居住在穿沙公路(S215省道)东北侧的敖楞乌素嘎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南部,深处“死亡之海”库布其沙漠腹地。在他的记忆中,这里也曾被称为“有好水草的地方”。

不过,莫日根道日计的这段记忆只是爷爷讲述的故事。而他的大半生经历,都是在与沙漠搏斗。

“那时候,这里寸草难生。风沙一来,家门、羊圈都被埋住了。”莫日根道日计说,爷爷去世的时候只留下几只羊和几株红柳,嘱咐儿孙们要在荒漠中“造出”水草,养肥羊儿。

爷爷的遗愿,莫日根道日计一直记在心中。他决定,再苦也不搬走,誓言治好脚下这片沙。“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路,出门的时候是坐着毛驴车。车轮经常陷在沙里,到最后变成了人推着车、赶着毛驴往前走。遇到了风沙,来时的路全变了样。回家全凭感觉找方向,经常迷路。”莫日根道日计说,最困难的是去40公里外的镇上找沙柳、红柳苗,一个来回就要4到6天的时间。

交通不便,令莫日根道日计家难以维持生计。“那时候我没想着能过上啥好日子,家里收入很少,生产生活全靠贷款、借款。”

莫日根道日计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找柳、种树、寻路、卖羊。直到有一天他听说,家门口要修建一条公路。受尽了荒漠的苦,莫日根道日计终于有了盼头。

穿沙公路怎么修?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战斗。

1997年6月16日,数万干部群众陆续来到库布其沙漠,投入到修建穿越“死亡之海”公路的会战中。筑路大军分南、中、北三路开进沙漠,沉寂千年的库布其沙漠不再平静。

在修路过程中,施工队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没水没电没路,建设者们就随身携带半个月的口粮,吃住在沙漠中。没有现代机械,修路人就凭着双手,扒沙抛沙,将工程一段段地推进。酷热的天气、肆虐的沙暴,考验着建设者们的意志。“有一次,一觉醒来,发现夜里的一场大风把帐篷吹走了,甚至连刚修好的一段路基也找不到了。”回忆修建穿沙公路的往事,令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交通运输局规划科科长郭曙东唏嘘不已。

面对种种困难,建设者们以顽强的意志和敬业精神奋力推进着修筑进程。“让大漠中的村庄、牧点不再与世隔绝,生活重回正轨,是我们的目标与责任。”郭曙东说,这条穿沙公路不仅承载着沙区牧民们的希望,更是杭锦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改善的重要途径,修不通穿沙公路,保不住穿沙公路,决不罢休!

“穿沙公路”两侧经过大规模治沙行动,被郁郁葱葱的绿植覆盖。(杭锦旗旗委宣传部 供图)

1997年11月,巴音乌素至独贵塔拉全长51.4公里的砂石路开通;1998年10月,巴音乌素至锡尼路段开通,至此全长115公里的穿沙公路三级砂石路面全线贯通;1999年5月,穿沙公路二期黑色化改造开工建设,砂石路面上铺设沥青砼,当年10月顺利完工,穿沙公路三级油路全线贯通。

路通了,沙漠肆虐的爪牙也残了。

在修建穿沙公路的过程中,杭锦旗先后发动6万多人次参与、每次历时半月的治沙大会战。背运沙柳、拉运秸秆、设置沙障、植树造林。

如今,行驶在这条穿沙公路上,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绿草,头顶上是洁净透彻的蓝天。莫日根道日计望着眼前的一切,笑得灿烂。“路通了,收羊的到我家就方便了。我养的羊卖出了好价钱,10多万的贷款和借款全还清了。”

从2003年开始,莫日根道日计日的生活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我家的羊已经增加到500多只,牛有40多头。之前治沙时种的红柳也能卖出个价钱,最多时每年能换来6万块钱收入。”

建设中的“穿沙公路”。(杭锦旗旗委宣传部 供图)

牧民的日子富了,杭锦旗经济发展了,穿沙公路则日渐繁忙。“车流量从开通初期的每日300辆左右逐年增加,高峰时,每日车流量超过3000辆。”郭曙东告诉记者,穿沙公路通车后负荷迅速加重,路况变差,行车安全隐患增大。

对此,杭锦旗有了新举措。2019年9月18日,库布其沙漠传喜讯,三条崭新的穿沙公路(新S215独贵塔拉至锡尼段公路、S316中和西至巴拉贡段公路、G242临河黄河大桥至公其日嘎公路)同一天正式通车。

“新的S215穿沙公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面更宽,比老穿沙公路路程缩短近30公里。牧民的牛羊拉到市场上销售、孩子们上学更方便了。不仅如此,穿沙公路还将所经地区丰富的杭锦白山羊绒、甘草资源,地下储存的芒硝、陶土、天然气等资源串联起来,形成资源集中的经济带。” 郭曙东兴奋地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库布其沙漠治理正在迎来新的机遇。

不必再坐着驴车去找柳,莫日根道日计家有了自己的小汽车,送孙子到镇上学习,走新路只用不到2个小时。

莫日根道日计站在自家门前开心地讲述着如今的好日子。(人民网 马昌 摄)

“你问我什么是小康?你看看我家的变化就知道了。”莫日根道日计站在自家的白色毡房前,指着牛棚、羊群和小轿车得意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