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做实自然教育 践行两山理论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湖北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人才队伍建设和特色品牌创建工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扎实开展自然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2023年11月,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正式命名为“湖北省自然教育基地”。

一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是鄂西北保存极好、森林类型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也是荆山山脉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区,区域总面积20860公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鄂西北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89科869属2060种,脊椎动物93科231属33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1种。同时,也是我国极小种群物种小勾儿茶的最大群落和最大植株所在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斑牡丹、卵叶牡丹的原产地。作为生态和物种的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资源优势明显,为自然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研学旅行、环境教育赋予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五道峡管理局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10万元,委托科研院所开展维管束植物资源、脊椎动物资源调查,先后发现保康凤仙花、蛇雕、红翅绿鸠、黑紫蛱蝶、林麝等一批新物种、新纪录种和濒危种,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并争取小勾儿茶、叉叶蓝、大果青杄等特有物种纳入极小种群物种名录,进一步扩大了自然资源优势。

二是不断夯实自然教育基础。为切实完善自然教育体系,提升自然教育质量,五道峡管理局在五道峡、横冲、大水林场等地创建了“青少年自然教育营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等自然教育品牌,建立了长达5.6公里的自然教育线路,沿途设置了观鸟台3处、宣传牌160块、珍稀植物标识牌280块、气象观测站2处,建立曲茎石斛、紫斑牡丹等珍稀植物繁育基地(点)3处,编印动植物图鉴、观鸟手册、昆虫识别手册等科普资料2000余册,初步形成了集观赏、体验、互动、科普为一体的自然教育带。委托省林业局培训中心等机构,培养自然教育人员28人次,积极吸纳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景区导游等专业人士资源,打造具有专业解说能力、自然教育活动执行能力、课程优化能力的自然教育师资队伍。

三是丰富拓展自然教育形式。借助“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全国生态日”“爱鸟周”等活动载体,以及实施联合国环境署“GEF大神农架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机遇,进镇入村开展社区教育20场次、培训1225人,大力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引导社区群众认知和欣赏自然、理解和认同自然、尊重并保护自然。主动与教育培训、摄影协会等机构合作,组织中小学生到五道峡保护区开展野生动植物辨认、自然绘画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参与自然体验21批次6000余人,以参与感触为主要方式,深化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院校的知名专家现场授课,讲解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珍稀动植物保护。在此基础上,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谋划举办全省观鸟赛和生态摄影赛,进一步扩大自然教育影响力。几年来,共实施自然绘画7次,参加观鸟比赛2次、摄影大赛4次,组织学生参与野生植物辨识11次,邀请专家授课8次,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尊重自然并保护自然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

(作者:张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