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湖北、江西、安徽等地陆续发生洪涝灾害,防汛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作为防汛工作的重要力量,基层干部不畏艰险,奔赴防汛一线。上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下半年又面临防汛抗洪的巨大压力,基层干部“涝疫结合”特殊时期的工作任务交叉、责任重大。疫情、灾情终将过去,“人”才是我们永远的财富。干部虽以“干”字当头,但特殊时期,干得有劲、保障后劲才是提升基层工作成效的有力保障。
盯防疫、抓抗洪、战脱贫,“三大战役”不仅对基层干部的身心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提出非常时期的特殊要求。特殊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已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对防疫、抗洪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者在晋升、待遇方面给予照顾,这些政策要尽快落到实处,解除基层干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的后顾之忧。
正向激励不能缺位。要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湖北、甘肃、江苏等多地积极响应,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记功表彰、解决编制、优先晋升等奖励,让基层干部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温度。正向激励是激发干部内生动力的“加速器”。晋升待遇要有的放矢,适当拓宽晋升渠道,把政策待遇向基层干部倾斜落到实处。在“双防”特殊时期,“一年忙两次、一次忙半年”已成为基层干部的常态,“待遇有涨、晋升有望”既是基层干部的盼头,也是吸引人才投身基层工作的前提,更是基层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
权责分配不可错位。要理顺权责关系,合理分配职责,提升基层工作效率。特殊时期,基层工作复杂性加剧,各个环节盘根错节,容易导致职能重叠交叉,容易出现劳逸不均现象。疫情发生以来,因为防疫不当处理了一批公职人员,其中大多存在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现象,凸显合理分配权责的迫切需要。有责无权、有权失责都是给基层工作拖后腿、吊车尾。权责分配清晰,可避免厚此薄彼导致基层工作低效。不让基层干部左右为难,才能让他们专心聚焦本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指挥问责不得越位。要优化调度水平,细化问责体系,警惕指挥不当导致事倍功半,避免“一刀切”扰乱人心。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防汛工作要求各地责任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各项工作考验着干部提前预判的能力和面对突发情况的定力。“双防”时期一定要警惕“瞎指挥”“乱问责”给基层工作添乱。增强基层干部的归属感是特殊时期凝聚信心、鼓舞士气的强力“催化剂”,尤其在突发的天灾面前,更要做到指挥精准、问责规范,才能让基层干部在岗位上辛苦不“心苦”、劳累不“心累”,激发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
减负调休应该到位。切实治理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干部工作负担和无谓的精力耗散,保障基层干部的休假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双防”背景下,基层干部往往是一人分饰多角,不少人长时间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成为常态。抗疫以来,已有不少基层干部累倒累病,有的甚至牺牲在一线。基层干部不是“超人”,组织关爱不是口号,只有科学轮休、劳逸结合,剥离束缚基层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变种,才能既激发干部饱满的战斗热情,又保障干部在今年“三大战役”中后劲有余。
他们肩负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重任,他们冲锋在一线,战斗在前沿。在今年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节点,对基层干部应该给予更多关爱和保障。让实打实的关爱成为基层干部抗疫途中的良药、防汛路上的暖阳、战贫场上的冲锋号!(马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