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曾辉 王昊
7月31日傍晚,梁子湖鄂州水域广家洲大堤大垅段,梧桐湖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永志带着两名巡堤人员手持竹篙查险,不时与散步纳凉的附近村民迎面招呼……当天22时,鄂州市防汛指挥部将应急响应由Ⅱ级下调至Ⅲ级。
回望2016年夏天,这里却是一片紧张忙碌、人来车往、抢险救急的抗洪场面。那一年汛期,鄂州“全面受灾、反复受灾”,成为全省五个“重灾区”之一。
襟江抱湖,港塘密布,这是鄂州之优,亦是鄂州之忧。今年梅雨季,该市降水量超2016年同期,居历史第三位,7月5日至8日应急响应连升3级。然而,雨骤水急过后,全市至今未发生一起重大险情,受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比4年前大幅减轻。
变化何以发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近日深入一线探访。
增容固堤,提升囤水能力
上承3650平方公里来水面,下有长江高水位顶托,这是鄂州每临汛期都要面对的局面。“今年雨情迅猛,全域之所以没有陷入泽国,与囤水能力提升有关。”鄂州市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叶斌说。
2016年7月,梁子湖的16个围垸连成一片,紧接着牛山湖炸堤分洪。加上2014年底涂镇湖破垸,梁子湖面积累计增加近百平方公里,库容提升了27%以上。
继梁子湖之后,五四湖、汪家湖、武城湖、兴桥湖、东井外圩等相继启动退田还湖还湿工程。其中五四湖还湖12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五四湖。
“增库容,先靠退,再靠腾。”市防汛办常务副主任李从定说,今年雨情超同期,水位上涨却相对放缓,得益于提前谋划。早在3月底,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研判,鄂州抢在汛前将三山湖、红莲湖、五四湖等大湖的水位降至17.5米以下。
“起初看着雨情挺着急,但越往后越踏实。”朱永志这样形容自7月5日以来的值守状态。他的底气,还缘于脚下大堤的除险加固。
鄂州绝大部分地域位处梁子湖下游,广家洲大堤是全市防汛南大门。“4年前,这里险情不断、手忙脚乱,如今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叶斌说,堤防在2016年汛后开始加固,堤面拓宽至8米-10米,堤高加高至23.38米以上,有利于提升梁子湖囤水能力。
此外,夏大湖南北大堤、三山湖南大堤、梧桐湖堤、车湾港南大堤等堤防经加固后,达到了20年一遇防洪标准。
疏浚建站,加强外排能力
各方来水汇入梁子湖水系后,仅有长港河一个通道流入长江,这是典型的“水袋子”形状,也是鄂州防汛压力历来严峻的关键原因。
自2016年底起,鄂州对华容内湖片区(即鸭儿湖水系)实施连通工程。“有了囤水能力,还需加强外排能力。”鄂州市委副书记熊明新说,鸭儿湖水系是梁子湖水系的一个分支,该工程目前仍在推进,将连通牛山湖、梧桐湖、红莲湖和五四湖,流经四海湖、薛家沟,最后从刚建成投运的樊口电排二站入江。
“鸭儿湖水系在解决自身过流量问题的同时,还可为梁子湖流域调蓄水位起到重要作用。”梁子湖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站长、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于丹说。
与此同时,鄂州启建系列骨干排涝工程,主要包括樊口电排二站、花马湖电排二站、杜沟泵站重建、民信闸改造等项目,并陆续投入使用。
“仅在7月上旬,梁子湖就排出了2.1亿立方米的水,否则水位要比现在高出60厘米,肯定超过21.49米的保证水位。”熊明新表示,这是樊口电排二站与樊口电排站协力保排上游来水的直接效应。
现在,樊口电排二站专门排鸭儿湖水系的来水,樊口电排站则主要抽排梁子湖经长港河入江的水。“这样就避免了以往多个方向来水都往一个出口挤的紧张局面。”叶斌说。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梁子湖今年汛期以来的最高水位为20.93米,而且正以每天3厘米至4厘米的速度回落。
全域统筹,继续补齐短板
“作为Ⅱ级应急响应的城市之一,鄂州今年险情不算多,灾情相对也不严重,但在整个有惊无险的过程中,仍然暴露了一些短板,亟待汛后补齐。”李从定说。
“疫后复工的第一个工程就是花马湖电排二站,6台泵机抢在汛前通电运行。”叶斌介绍,由于花马湖电排一站设备老化且排放标准偏低,当7月11日长江水位过高时,为防止江水倒灌,鄂州机场建设片区全靠二站排水力保平安。据悉,花马湖电排一站的改造项目即将提上日程。
梁子湖水系过流能力仍有待提升。“以鸭儿湖水系的薛家沟为例,过流能力每秒110立方米,而其下游樊口电排二站的抽排能力为每秒150立方米。”熊明新说,今年打开了樊口两个电排站之间的民信闸,将梁子湖来水分流一部分往二站外排,“这是因为部分河港仍存瓶颈,华容内湖来水量不够,新建电排站的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
疏通“大动脉”,也不能忽略“毛细血管”。7月10日前后,洋澜湖出现溢水,进而造成主城区局部内涝。经查明,是市污水处理厂配电房漫水出现生产事故,导致抽排困难。随后,各部门紧急处置,3天内迅速排干滞水,但由此也暴露了配套设施落后的问题。
“治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全域统筹,因势利导。”鄂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认为,要彻底变水患为水利,全市将继续探索治险与治污相结合的生态防汛路径。